[发明专利]一种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药组合物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310084469.3 申请日: 2013-03-18
公开(公告)号: CN104055925A 公开(公告)日: 2014-09-24
发明(设计)人: 谭国珍;王会丽;罗钧锦;何昭斌;何洋 申请(专利权)人: 广州市悠好福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A61K36/815 分类号: A61K36/815;A61P3/10;A61P25/02;A61K35/56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510610 广东省广州***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治疗 糖尿病 周围神经 病变 中药 组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具体是一种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继心血管和肿瘤之后第三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多发性末梢神经病,为糖尿病最严重和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大约90%以上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一般I型糖尿病患者在发病后2-3年内神经功能会迅速恶化,II型糖尿病患者常常在确诊时就已经存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现象,至少有25%的糖尿病患者在确诊后25年之内会发生严重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在所有非外伤性低位截肢手术中,糖尿病患者占40-60%,且病情迁延难愈,致残率和病死率高,治疗困难。其临床特点是:起病隐匿,进展缓慢,表现为感觉障碍。临床可见对称性肢体麻木、疼痛、感觉异样、烧灼感,感觉过敏,呈手套样感觉,后期可表现为感觉减退、消失,发生糖尿病足,给糖尿病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在临床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症状常常很难处理,目前国内外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西医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除控制血糖外,多采用B族维生素、血管扩张剂、镇痛药以及抗氧化、补充神经营养因子等对症治疗,难以达到满意疗效。虽然研究的新药不少,但或因副作用而影响其临床使用价值,或因作用部位环节单一而疗效不佳,或因动物与人体效果差异尚须做进一步评价。如何利用中医药的优势干预糖尿病的进程,延缓并及时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及其他并发症的出现,是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科技问题。现代研究表明,中医药对II型糖尿病的治疗作用被认为是可以防治其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而非微弱的(单一)降糖,即中医药的作用机制是改善患者的整体状态,其综合防治效用是多途径、多环节、多因素的,既能促进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又有胰外作用。因此,发挥中医药在治疗慢性疾病中的优势,研究临床疗效可靠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药治疗药物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按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特点及中医病证特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归于中医“消渴”和“脉痹”二者之兼证范畴。五脏皆柔弱是消渴病发病的基本内因,粗理而肉不坚和血气皆少是消渴脉痹发展传变的基础。消渴病在一些特定因素的作用下,便可形成不同的并发症。例如消渴病未能有效控制,耗气伤阴,出现多食易饥、多饮、多尿、消瘦、乏力等症状。日久伤及脾肾,形成脾肾两虚之势。脾主四肢肌肉,转输水谷精华营养肌肤腠理,脾虚则肌肤失养,皮肤麻木不仁、蚁行感;肾主骨,肾虚则筋骨失养,枢折挚胫纵拘挛而不任地。消渴日久,热灼阴伤,血脉凝涩,脉道闭阻,不通则痛,肢体疼痛不堪。总之,在本病的发生发展中,气阴两伤、脾肾两虚为本,血脉凝涩,脉道痹阻为标,根据传统中医治则治法,当以健脾益肾,活血通络之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针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病机特点,具有健脾益肾、活血通络功效的中药组合物,主要用于治疗II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中药组合物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的:黄芪25-35,枸杞子10-20,赤芍10-20,桑寄生15-25,丹参15-25,生地5-15,地龙5-15,牛膝5-15,延胡索5-15。

优选地,该中药组合物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的:黄芪28-32,枸杞子13-17,赤芍13-17,桑寄生18-22,丹参18-22,生地8-12,地龙8-12,牛膝8-12,延胡索8-12。

该中药组合物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的:黄芪30,枸杞子15,赤芍15,桑寄生20,丹参20,生地10,地龙10,牛膝10,延胡索10。

一种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药组合物,其药物的制备方法可以按常规的提取和制剂工艺,例如,范碧亭《中药制剂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年12月第1版)记载的制备工艺,制成制剂学可接受的任意常规剂型,例如胶囊剂、片剂、颗粒剂、散剂、口服液、丸剂等。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悠好福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悠好福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8446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