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对蝴蝶兰切花的保鲜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83524.7 | 申请日: | 2013-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097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22 |
发明(设计)人: | 孔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N3/02 | 分类号: | A01N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1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蝴蝶兰 切花 保鲜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保鲜方法,特别是对蝴蝶兰切花保鲜的方法。
背景技术
蝴蝶兰又称蝶兰,是兰科蝶兰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地在阿萨姆、缅甸、菲律宾、台湾等亚洲热带地区。其花花梗长,花序排列良好,并且每箭花朵最多可达20多个,花大瓣厚,花朵直径最大可达15厘米,色彩艳丽,花期较长,深受消费者的青睐,被誉为“洋兰皇后”,是兰科蝶兰属植物中最具观赏性的高档切花之一。随着蝴蝶兰切花供应市场的日趋繁荣,开始尝试有人利用蝴蝶兰作为插花材料,切花脱离母体之后,由于缺乏正常根系作为主动吸水动力,且伴随着一连串内外在逆境的影响,如水分流失、微生物造成的维管组织堵塞、乙烯产生、脱落酸生成等,若未加以保鲜处理会直接导致鲜切花的落蕾、落叶、花朵老化及叶片黄化等现象,从而降低货架和观赏寿命。因此采用切花保鲜液来提高蝴蝶兰切花的品质与商品价值,以及在室温中延长其瓶插寿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但目前有关蝴蝶兰切花保鲜的研究却鲜有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通过对蝴蝶兰鲜切花的预处理液不同浓度和保鲜液的组合,研究保鲜液对蝴蝶兰切花瓶插寿命、切花鲜重变化率,以及在此保鲜条件下蝴蝶兰生理指标变化情况等,筛选出最佳的保鲜剂配方,有利于提高蝴蝶兰的观赏价值,旨在为蝴蝶兰切花的采后处理与常温贮运提供参考。
一种对蝴蝶兰切花的保鲜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蝴蝶兰切花插入到预处理液中;(b)经过预处理的切花移入到保鲜液中。在将蝴蝶兰切花插入到预处理液之前,先将胡蝴蝶兰进行剪切。所述的剪切方法为将消过毒的剪刀从水中切支茎杆底部1cm切口,切口倾斜45°。所述处理液由Na2S2O3·5H2O和AgNO3混合后稀释形成,两种成分的质量比100:17的。所述处理液的浓度从0.25mmol/L到2.5mmol/L。所述处理液的浓度最好为2.0mmol/L且蝴蝶兰切花插入到预处理液浸泡1.5小时。所述保鲜液由蔗糖、AgNO3、8-羟基喹啉硫酸盐混合后稀释,三种成分稀释后的浓度分别为2%、25mg/L、200mg/L。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经硫代硫酸银(STS)预处理再置保鲜液中处理后的蝴蝶兰切花寿命与花枝鲜重指标均有明显改观,其中以STS浓度为2.0mmol/L预处理1.5h+保鲜液(2% 蔗糖+200 mg/L 8-HQS+25 mg/L硝酸银)为最佳配方,该保鲜液有利于延长蝴蝶兰切花瓶插寿命,延缓鲜重与SOD活性的降低速度,减缓脯氨酸含量的升高,此条件下蝴蝶兰的瓶插寿命最长可延缓26.75天。
附图说明
图1 为预处理液浓度对蝴蝶兰切花鲜重变化系数的影响图。
图2 为S5预处理液+保鲜液对蝴蝶兰切花SOD活性的影响图。
图3为 S5预处理液+保鲜液对蝴蝶兰切花脯氨酸含量变化的影响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通过对蝴蝶兰鲜切花的预处理液不同浓度和保鲜液的组合,研究保鲜液对蝴蝶兰切花瓶插寿命、切花鲜重变化率,以及在此保鲜条件下蝴蝶兰生理指标变化情况等,筛选出最佳的保鲜剂配方。
一、实验材料
该试验供试蝴蝶兰品种为(Dtps.Ben Yu Star “Red Dragon”,红龙),红色大花型,来自安徽省芜湖大浦新农村农业部门的蝴蝶兰驯化中心。挑选一组新鲜度好、花枝健壮、长势均匀的无病虫害的蝴蝶兰花作为切花材料,长约55cm。保鲜剂基本成分:硝酸银、硫代硫酸钠、STS(硫代硫酸银)、蔗糖、8-HQS(8-羟基喹啉硫酸盐),均为分析纯,购自上海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二、材料处理
选取蝴蝶兰的试验材料,并编号,共100个号,采摘后的蝴蝶兰花枝基部浸于水中,瓶插前用消过毒的剪刀从水中切支茎杆底部1cm切口倾斜45°,以便增大花梗与溶液的接触面积,使花梗中的导管能够充分吸收溶液中的营养成分。在剪切过程中动作迅速准确避免损伤花枝。剪切后的花枝长短长约50cm,剪切完毕后立即插入配好的预处理溶液中。
三、方法如下:
步骤1:配制预处理液。
本发明设计6种浓度配比的预处理液(STS)S1~S6,浓度分别呈梯度0.25、0.5、1.0、1.5、2.0、2.5mmol/L配制,如表1所示配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工程大学,未经安徽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8352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