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光元件驱动装置、发光元件驱动方法和显示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82939.2 | 申请日: | 2013-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2534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01 |
发明(设计)人: | 西野辰树;片山靖;小堀诚;大山义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索尼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G3/34 | 分类号: | G09G3/34;H05B3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11105 | 代理人: | 郭定辉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光 元件 驱动 装置 方法 显示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技术涉及诸如发光二极管(LED)的、使用依赖于流动的电流的亮度来发光的发光元件的驱动装置、发光元件驱动方法和显示设备,该显示设备使用该驱动装置和驱动方法,并且具有例如不发光的透射型显示部分。
背景技术
对于液晶板的背光,发光二极管(LED)被用作光源以替换使用荧光管的冷阴极荧光灯(CCFL)型。
具体地说,一种单独地使用红色LED、绿色LED和蓝色LED的各个基色并且光学地执行合成相加颜色混和以获得白色的方法被用于电视机使用,因为它容易提供颜色的有益平衡。近些年来,对白色LED的颜色还原(rendition)的改善已经取得进步,并且其正在频繁地用于电视机使用。
LED具有下述特性:亮度一般根据电流改变,并且正向电压根据个体差别和温度的变化来变化。
因此,当LED被用作液晶板(例如,液晶显示器(LCD))的背光时,要求其驱动装置具有恒定的电流特性以获得特定均匀的亮度。
下面的驱动装置是已知的。具体地说,该驱动装置使用脉冲宽度调制(PWM)控制系统,其中,在特定的定时导通/关断向LED流动的电流,并且基于其通/断时间段的比率来调整亮度,以便在宽动态范围中稳定地调整亮度。
作为实现该系统的方法之一,使用下述方法:其中,向LED串联地插入开关元件,并且在特定设置定时导通/关断该开关元件(参考例如日本专利公开No.2001-272938)。
也已知一种系统,其中通过点亮信号来导通/关断与LED串联的开关元件,并且,执行在诸如升压斩波器类型的开关电源部分中的开关晶体管的PWM受控。
在LCD监控器中,通常执行像在图1中所示的控制,以便抑制因为在图像切换时的液晶的低响应速度而出现的图像滞后(串扰)的影响。
具体地说,在LCD监控器中,与图像切换相关联地控制背光的通/断定时,由此保持显示清晰的图像。
该控制中的背光的通/断定时如下。在串扰时间段中,关断背光作为黑色插入。仅在难以出现串扰的时间段中,导通背光以显示图像。
然而,在该情况下,存在整个背光的亮度降低的副作用。为了防止这一情况,对驱动电流量执行激增(峰值电流量增大),以保持图像的亮度。
发明内容
然而,如果激增的量太大,则在向背光提供电力的电源上施加大的负担。为了防止这一点,需要设置能够承受高功率的电源。
这提高了电源的大小和成本。因此,当前由于激增而导致的电流量保持在大约原始电流量的两倍。
如果激增的量太大,则从电源提供的电力变为脉冲方式,并且因此流向电源中包括的线圈和变压器的电流变得急剧,也引起声音(噪声)的出现。
通常,诸如变压器和扼流线圈的磁零件和在电源中使用的电容器在原理上具有在所施加的电流/电压的频率出现振动的属性。
需要本技术来提供发光元件驱动电路、发光元件驱动方法和显示设备,它们允许向背光提供的峰值电流量的平均、对所述电源的大小和成本的增大的抑制、和对产生噪声的抑制,并且能够保证图像的亮度和具有低串扰的清晰监控器显示。
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光元件驱动装置,包括:发光部分,其被配置为包括发光元件,所述发光元件发射具有依赖于流动的电流的亮度的光;输出电容,其被配置为能够存储向所述发光部分提供的电力;以及驱动器,其被配置为连接在所述发光部分的另一端和参考电位之间,并且包括开关(switch)部分和与所述开关部分串联连接的恒流源部分,其中,通过根据负载电流的幅度的脉冲状点亮信号来控制所述开关部分的导通状态。所述驱动器与所述点亮信号相关联地执行所述发光部分的脉冲驱动。所述发光元件驱动装置进一步包括电源控制器,所述电源控制器被配置作为向所述发光部分的一端提供驱动电力的电源,并且包括通过根据在所述发光部分的另一端和所述参考电位之间的一个连接节点的连接节点电压的信号来调整向所述输出电容提供的输出电流的功能。所述电源控制器基于负载电流信息来改变来自所述电源控制器的、用于所述发光部分的输出电流的提供量,所述负载电流信息是所述发光部分以预定周期在所述发光部分的脉冲驱动中的所需峰值功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索尼公司,未经索尼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8293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鞋垫
- 下一篇:一种大额现金规范存贮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