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帆船用风帆联动增效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310082477.4 | 申请日: | 2013-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447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7 |
发明(设计)人: | 易宏;张裕芳;李英辉;陈炉云;刘旌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B63H9/04 | 分类号: | B63H9/04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 31219 | 代理人: | 雷绍宁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帆船 风帆 联动 增效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的一种帆船风帆系统,特别是涉及一种帆船用风帆联动增效系统。
背景技术
帆船是一种利用清洁绿色的天然能源——风能作为主要推进动力的一种古老船舶。在能源和全球变暖问题日趋严峻的今天,风帆动力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然而风帆船的利用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如效率不高、无法全天候航行、侧向力降低船舶稳性等问题。
中国专利CN102190078A公开一种帆船,该帆船是包括具有硬帆的扬帆机构的装有帆的船,硬帆的高度可变。包括扬帆机构,该扬帆机构具有:硬帆集合体,由上下排列并层叠的多个翼截面筒体的硬帆片构成,除了最下段的硬帆片的各段的硬帆片与正下段的硬帆片外嵌合;桅集合体,由上下排列并层叠的多个筒体的桅片构成,除了最下段的桅片的各段的桅片与正下段的桅片内嵌合;连结体,将同一段的硬帆片的上端部与桅片的上端部连结;第一驱动单元,将除了最下段的桅片的各段的桅片相对于正下段的桅片进行接近分离驱动;以及第二驱动单元,将桅集合体围绕长度方向轴线进行旋转驱动,通过对层叠的桅片间的上下方向重叠量进行可变控制,对层叠的硬帆片间的上下方向重叠量进行可变控制,可以使硬帆集合体伸展收缩。
中国专利CN101209752公开了一种风帆作为辅助动力的远洋货轮。该货轮安装有多面风帆用作推进动力。
这些风帆船局限在单面风帆的技术改进上,即便使用了多面以上的风帆,也没有考虑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实际上通过合理的利用多面风帆之间的空气动力学特性,可以提高推进效率,因此需要研发一种帆船用风帆联动增效系统。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帆船用风帆联动增效系统,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风帆间不能联动,风帆单独作用其推进效率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帆船用风帆联动增效系统,所述风帆联动增效系统包括控制系统以及至少一组双风帆联动机构,双风帆联动机构包括两面沿帆船中心线纵向排列的风帆,两面风帆转轴间的间距为风帆前缘到转轴长度的2~3倍,按船行进方向排列位于前方的风帆迎风角大于位于后方的风帆迎风角,并且每个风帆上分别设有测量装置以及驱动装置,所述测量装置以及驱动装置均与所述控制系统相连。
优选的,所述风帆为硬质对称翼型风帆。
优选的,所述双风帆联动机构中的风帆采用对称转向方式。
优选的,所述测量装置包括设于风帆顶部的风向传感器以及风速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驱动装置内设有帆角传感器。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帆船用风帆联动增效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采用双帆联动机构确保双帆之间的位置关系,利用前帆后缘下侧产生的相对高压流场,抑制后帆后缘上侧的边界层分离,以提高帆翼的动态失速角,从而提高整个双帆联动机构的效率,以实现双帆之间空气动力学耦合效应,以此提高推进帆船行进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发明的帆船用风帆联动增效系统示意图。
图2显示为本发明的双风帆联动机构中双帆的角度示意图。
图3显示为本发明的双风帆联动机构中双帆间距示意图。
图4显示为本发明的双风帆联动机构的控制系统框图。
元件标号说明
1 帆船
2 驱动装置
3 测量装置
4 风帆
5 测量装置
6 风帆
7 驱动装置
8 控制系统
9 帆角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8247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