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静电防辐射复合结构功能纱线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82462.8 | 申请日: | 2013-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471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2 |
发明(设计)人: | 张同华;程岚;薛雯;郭敏;李昂;焦楠楠;陈博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D02G3/04 | 分类号: | D02G3/04;D02G3/12;D02G3/38 |
代理公司: | 重庆弘旭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50209 | 代理人: | 周韶红 |
地址: | 400716***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静电 防辐射 复合 结构 功能 纱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纱线。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科技发展,电子产品已经广泛的应用于国民生产的各个领域,电子技术的进步给人们带来方便和舒适的同时,电磁波对人类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也带来了相当大的影响。电磁辐射不仅造成电子产品之间的相互干扰,而且还污染人类生存的空间,危害人类的健康。长时间在电磁波的环境中工作,容易产生疲劳、视力衰退、头痛、失眠等症状。不锈钢金属具有导电性好、导热性好、耐高温、耐腐蚀、柔软性好,可牵切、可纺纱织造、可无纺的特点,应用适当的工艺可织造成具有电磁防护功能的服用面料,除在特殊场所,如电信、广电、医疗和科研院所等强辐射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外,还可以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防护电磁波危害的首选。
国内外对电磁波防护面料的研究已取得了较大进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按照生产制备技术的不同,制成电磁屏蔽面料的纱线有以下几种:
公开号为CN1818175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发明了一种防辐射针织面料,该面料用含不锈钢金属短纤维的纱线编织而成,该种含不锈钢金属短纤维的纱线由超低碳不锈钢短纤维、无氧化铜短纤维和编织材料短纤维组成。公开号为CN101012587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发明了一种防辐射复合金属纱线,该种纱线是由金属长丝和纺织纤维束进行并捻得到的。公开号为CN101173393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发明了一种防辐射抗静电功能性纱线。该种纱线利用棉、聚酯、尼龙、丙烯腈或者粘胶纤维与不锈钢导电纤维混合纺制。公开号为CN201213643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发明了一种新型防辐射面料,该种面料中纱线采用纺织纤维与不锈钢金属丝(直径D=0.025)捻合,纺织纤维为可可用于织布的材料。
上述几种发明专利的防辐射纱线和面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屏蔽电磁波的问题,但是也存在表面粗糙,柔软性差,耐洗涤性能差,金属纤维直径较粗等不同程度的缺陷,使得所织造的电磁屏蔽面料服用性能受到一定的限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抗静电防辐射复合结构功能纱线,用于制作抗静电防辐射面料,适用于民用、军用或特殊作业场合。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抗静电防辐射复合结构功能纱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合结构功能纱线,由金属短纤维、金属长丝和天然或化学纤维复合而成,其中2~3根金属长丝形成空间螺旋形状,金属短纤维和天然或化学纤维均匀分布在纱线中,并内外贯穿连接金属长丝。
所述金属短纤维,其长度为33~102mm,可以是棉型、毛型或中长型,其直径为5~10um;所述金属长丝直径为12~20um。
所述纱线中金属短纤维占总重量的5%~20%,金属长丝占总重量的10%~20%。
本发明利用不锈钢金属长丝、不锈钢金属短纤维和其他天然或者化学纤维作为原料加捻复合而成,形成由长丝和短纤维互相包缠相互穿插的纤维集合体。优点在于:金属纤维的加入增加了纱线的强度、断裂伸长等物理性能,其他天然或化学短纤维的加入提高了纱线的手感、吸湿等服用性能;不锈钢金属长丝和短纤维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赋予纱线优良的抗静电性能;不锈钢金属短纤维与金属长丝的接触使纱线内部形成多个微小金属网格,此种纱线所制作的面料反射和消耗电磁能增大,提高电磁屏蔽效能。使用本发明所织造的面料具有穿着服用性能、抗静电性能和良好防辐射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截面示意图。
图中,1为不锈钢金属长丝;2为不锈钢金属短纤维;3为混纺天然或化学纤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具体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三根不锈钢金属长丝1平行排列,在纱线内部形成空间螺旋状结构,内外贯穿的不锈钢金属短纤维2与不锈钢金属长丝1接触纠缠,在纱线内部形成较小的金属网格,提高了纱线的导电性能,使制成的防辐射面料不仅反射电磁波且能消耗电磁能,从而提高了电磁屏蔽效果。
纱线在加工过程中,加入2~3根不锈钢金属长丝并使其各自独立分散分布,由于加捻作用使其形成空间螺旋形状,且与均匀混合的金属短纤维和其他天然或化学纤维相互包缠连接,并由此形成金属短纤维内外贯穿且连接不锈钢长丝,纱线内部形成无数个微小金属网格的复合纱线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大学,未经西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8246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