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再生沙质土壤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82253.3 | 申请日: | 2013-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602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9 |
发明(设计)人: | 张春晖;张雯雯;宁可;陈俊;郭远杰;梁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主分类号: | C09K17/32 | 分类号: | C09K17/32 |
代理公司: | 北京凯特来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0 | 代理人: | 郑立明;赵镇勇 |
地址: | 100083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再生 沙质 土壤改良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沙质土壤改良剂,尤其涉及一种再生沙质土壤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沙质土壤改良剂一般采用膨润土等为主要原料,并在其中加入保水剂和生物质等辅助材料。在沙质土壤或沙漠治理过程中加入改良剂后,可改善土壤团粒结构,达到保水增肥,改良土壤,农作物增收,植物增长等目的。沙质土壤改良剂能使沙地改土、节水、保肥,还可用于沙漠治理、渠道防渗、盐碱地改良、草原草地防治、林地水土流失以及耕地增温等多个方面。
城市污水厂所采用的工艺以活性污泥生物法和生物膜法(均为生化法)为主。在生化法污水厂正常运行过程中,将产生大量污泥。以北京市为例,随着北京市污水处理设施的增加、处理率的提高和处理程度的深化,污水处理厂的污泥产量急剧增加。目前,北京市污泥产量达100万t(含水率约80%)以上,其中,城区2400t/d,郊区400t/d。预计到2015年,北京市污泥产量将达5000t/d(年产量183万t),其中中心城区3300t/d,郊区1700t/d。而对于污泥的处理,目前北京市仅有大兴区庞各庄堆肥厂、昌平区堆肥厂、方庄石灰干化厂、清河热干化厂、北京水泥厂5座污泥处理厂,其处理规模分别为11.0万t/a、2.9万t/a、1.1万t/a、14.6万t/a、18.4万t/a,总处理规模为48万t/a(80%含水率),不足当前污泥产量的50%。因此,如何对城市污水厂污泥进行有效处理并最终找到出路,是当今水处理领域急需解决的问题。
目前,虽然已有研究将城市污水厂污泥用于堆肥和改良土壤等方面的尝试。但由于污泥具有肥效低、不易保水等缺点,效果不是很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工艺简单、原材料和生产成本低廉的再生沙质土壤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的再生沙质土壤改良剂,包括90%质量份的城市污水厂污泥,10%质量份的腐植酸钠。
本发明的上述的再生沙质土壤改良剂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
首先,用风化褐煤制备腐植酸钠;
然后,按质量比称取90份城市污水厂污泥和10份腐植酸钠进行混合、搅拌30min;
之后,进行分装、检验工序。
由上述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再生沙质土壤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由于将城市污水厂污泥和褐煤原料结合在一起,生产出一种适用于沙质土壤改良的再生廉价材料,为沙质土壤和沙漠治理提供了一种新思路、新方法,该方法工艺简单,原材料和生产成本低廉,适宜大规模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再生沙质土壤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发明的再生沙质土壤改良剂,其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是:
包括90%质量份的城市污水厂污泥,10%质量份的腐植酸钠。
所述腐植酸钠为褐煤制成的腐植酸钠。
本发明的上述的再生沙质土壤改良剂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
首先,用风化褐煤制备腐植酸钠;
然后,按质量比称取90份城市污水厂污泥和10份腐植酸钠进行混合、搅拌30min;
之后,进行分装、检验工序。
所述制备腐植酸钠的过程包括:
首先,取风化褐煤放入烧杯中,加入去离子水、NaOH和Na2CO3,搅拌均匀;
之后,在室温下抽提2小时,用布氏漏斗过滤,滤液在70°C下烘干,制成腐植酸钠产品。
褐煤是一种介于泥炭与沥青煤之间的棕黑色的低级煤。褐煤是煤化程度最低的煤种,为泥炭在适度的压力下转变而成,煤化程度介于泥炭和烟煤之间,含水量高,在空气中易风化。褐煤中含有丰富的腐殖酸类物质,碳含量低,氧含量高,氢含量变化大,其中的挥发分一般在45-55%。褐煤中的腐植酸含量可达60%左右。腐植酸是一种多极性官能团物质,可生成水溶性盐类,具有良好的配位、螯合和化学反应能力,具备良好的化学改性条件。腐植酸可以与土壤中的亲水性单体发生共聚反应,使吸水性高分子结构中引入更多的亲水性官能团,发挥多样性沁水官能团的协同吸水和保水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未经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8225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煤干馏多级连续干熄焦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新型握力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