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风电系统机组及备用配置的优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81629.9 | 申请日: | 2013-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518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2 |
发明(设计)人: | 界金星;赵冬梅;刘燕华;李龙龙;李星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吉林省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公司;华北电力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J3/46 | 分类号: | H02J3/46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陈波 |
地址: | 130021 吉林***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含风电 系统 机组 备用 配置 优化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力系统运行和调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含风电系统机组及备用配置的优化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国内电力工业的长足发展和市场化改革的进行,我国电力系统迅猛发展。特高压交直流输电投入运行,传统电源和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稳步增长,微网和储能技术也取得显著的进步,电力系统规模日益庞大,运行环境越发复杂,与此同时,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遇到的不确定因素也不断增多。实际运行中,由于发电机的随机停运,负荷的波动,负荷预测的偏差,线路过载等都会造成电力系统平衡状态的破坏,从而给社会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在新能源发电方面,风电由于环境友好、技术成熟、成本低、商业化前景好,成为目前发展最快的新型能源,国内风电装机容量飞速增长,某些地区的风电渗透率已不容忽视,但是由于风电出力的随机性和间歇性,风电接入系统后,势必会使系统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因素。因此,传统的电力系统调度运行理论必须加以改进和完善,以适应系统电源结构的改变。
机组组合及备用配置问题是电力系统经典的研究课题之一,主要通过预测未来一段研究周期内的负荷水平,决策系统该段周期的开机计划及出力,并预留一定容量的旋转备用,以应对可能的突发事故,维持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合理的机组组合策略可以有效地节省一次能源,延长机组寿命;合理的备用配置能保证系统安全运行,降低系统运行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以系统运行的综合成本最低为动态有功经济调度的目标函数,包括机组燃料费、汽轮机的阀点效应、启停机费用和由于强迫停运导致的停电损失费用,并考虑到在市场环境下,电厂不再无偿提供备用辅助服务,提出了一种含风电系统机组及备用配置的优化方法。
一种含风电系统机组及备用配置的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步骤:
步骤1:分析风机输出特性,得到研究周期内各场景中的风电出力曲线;
步骤2:分析水电机组和火电机组的运行费用,优先安排水电机组承担尖峰负荷,根据系统功率平衡PG+PH=PL-PW,其余负荷由火电机组承担;分析火电机组运行费用的传统方法中考虑了燃料费和启停机费用,在此基础上,考虑汽轮机进气阀突然开启时产生的阀点效应,得到火电机组运行费用YG;其中,PG为系统内的火电机组总出力;PH为系统内水电机组的总出力;Pw为风电场输出的有功功率预测值;PL为系统负荷预测值;
步骤3:机组运行要符合系统运行可靠性指标,选取与经济性相关的电量不足期望值ENNS指标,将步骤1中得到的研究周期内风电出力曲线与根据历史数据得到的负荷预测曲线相叠加后,运用随机生产模拟技术计算停电损失费用Ys;考虑火电厂有偿提供备用辅助服务,系统在配置备用时需向提供旋转备用的火电厂支付的费用Yr;
步骤4:根据步骤2和3中求出的火电机组运行费用YG、停电损失费用Ys和向提供旋转备用的火电厂支付的费用Yr,建立机组及备用容量优化数学模型;
步骤5:根据步骤4中建立的机组及备用容量优化数学模型得到各个机组的输出功率和各个机组提供的旋转备用容量,并根据得到各个机组的输出功率和各个机组提供的旋转备用容量进行配置。
所述分析风机输出特性,得到研究周期内各场景中的风电出力曲线的过程为:
步骤101:对于研究周期内的各个时段,通过实测数据整理拟合得到风速的概率密度分布函数,对概率密度分布函数积分获得风速的累积分布函数(分布函数值在0和1之间),按均匀分布随机生成区间(0,1)内的随机数;
步骤102:根据随机数值利用累计分布函数的反函数获得与之对应的风速值,
步骤103:按照典型风机出力函数计算各时段内的风电出力值;
步骤104:将各个时段的风电出力值按时间排序,获得研究周期内的风电出力曲线;
步骤105:重复以上过程,相当于反复进行随机抽样,得到若干的风电出力场景,以及这些场景所对应的不同风电出力曲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吉林省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公司;华北电力大学,未经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吉林省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公司;华北电力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8162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坡道构造
- 下一篇:一种负压二次除尘器喷管位置确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