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磁盘服务锁的裂脑预防的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81528.1 | 申请日: | 2013-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0909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7 |
发明(设计)人: | 莫庆良;蔡强;董春青;袁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中兴新支点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24 | 分类号: | H04L12/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663 广东省广州市天***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磁盘 服务 预防 方法 装置 | ||
1.一种基于磁盘服务锁的裂脑预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心跳网络中断时,备份节点通过磁盘服务锁的工作节点更新的时间戳判别工作节点是死机还是因网络故障而导致心跳断开;
若所述的工作节点已死机,所述的备份节点进行抢夺磁盘服务锁,获胜者进行加锁并启动对应的服务;
若所述工作节点是因网络故障而导致心跳断开时,所述的备份节点检测在一个时间常量S内工作节点占用的服务锁是否已释放;若所述工作节点占用的服务锁已释放,所述的备份节点进行抢夺磁盘服务锁,获胜者将启动对应的服务,若所述工作节点占用的服务锁没有释放,所述的备份节点放弃启动对应的服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磁盘服务锁的裂脑预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的备份节点放弃启动对应的服务后,继续提供查询检测该服务的磁盘服务锁是否因故障而停止成功,并在释放服务锁时,所述的备份节点仍然加锁启动服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磁盘服务锁的裂脑预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查询节点的当前状态,包括节点距离节点死机的大致时间;
查询磁盘服务锁的当前状态,包括每个节点上的服务及每个服务所在节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磁盘服务锁的裂脑预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抢夺磁盘服务锁,包括:
加锁前,先按顺序抢夺三个抢占点;
每一个抢占点只能一个抢夺成功的,抢夺成功的,继续抢夺其他的,不成功将延时;
至少获取二个或以上的为获胜者,并且是唯一。
5.一种基于磁盘服务锁的裂脑预防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节点状态检测判别模块,用于更新本节点的磁盘信息的同时,读取其他节点的信息并记录下来,作为判别节点状态的依据,并通过磁盘服务锁的工作节点更新的时间戳判别工作节点是死机还是因网络故障而导致心跳断开;
磁盘服务锁检测模块,用于在一个时间常量S内检测服务锁是否已经加锁或释放,同时检测服务锁是否有效的;
抢夺服务锁模块,用于若所述工作节点占用的服务锁已释放,备份节点进行抢夺磁盘服务锁,获胜者将启动对应的服务,若所述工作节点占用的服务没有释放,备份节点放弃启动对应的服务;
磁盘服务锁查询模块,用于提供查询,包括对节点的当前状态和服务锁的当前占用者查询的接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磁盘服务锁的裂脑预防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节点状态检测判别模块,还包括:
用于更新本节点的磁盘信息的同时,读取其他节点的信息并记录下来,作为判别节点状态的依据;
各个节点根据系统的配置生成一个永不会回卷的时间戳更新到磁盘,并由其他节点读取,不直接传递集群的信息,从而不需要拓展传递集群指令;
节点在一个时间常量t内没有更新对应的时间戳,则认为此节点死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磁盘服务锁的裂脑预防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磁盘服务锁检测模块,还包括:
用于检测服务是否已经加锁或释放,同时检测服务锁是否有效的;
服务启动前必须加锁成功,服务成功停止完成才能解锁;
服务锁是有有效期的,只要占用服务锁的节点死机,则该服务锁失效,不存在死锁的情况。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磁盘服务锁的裂脑预防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抢夺服务锁模块,还包括:
采用了多次抢夺,延时的优胜劣汰的机制,用于加锁和解锁,解决多个节点同时抢夺的问题;
加锁前,至少抢夺两个或以上的抢占点,才能加锁。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磁盘服务锁的裂脑预防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心跳全部断开时,通过检测所述工作节点在一个时间常量t内无时间戳更新则判别死机,则调用抢夺服务锁模块,加锁成功后启动服务。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磁盘服务锁的裂脑预防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心跳全部断开时,通过检测所述工作节点在一个时间常量t内时间戳更新正常,而磁盘服务锁检测模块在一个时间常量S内检测服务锁已释放,则调用抢夺服务锁模块,加锁成功后启动服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中兴新支点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广东中兴新支点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81528.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出租车与手持终端通信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 下一篇:汽车助驾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