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光身巨胚红糯稻品种的选育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79687.8 | 申请日: | 2013-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253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05 |
发明(设计)人: | 章清杞;陈志伟;郑植;黄荣华;杨帆;李美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农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H1/02 | 分类号: | A01H1/02;A01H1/04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0002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身 巨胚红 糯稻 品种 选育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光身巨胚红糯稻品种的选育方法,属于特种水稻育种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光身稻”就是全身无毛的水稻,因为病虫不易附着和侵入,表现具有较强的抗病虫能力,在手工收割和脱粒时能减少皮肤发痒和对皮肤的损伤,易于机械化收割,加工时无灰尘,可以减少环境污染,所以又称“环保水稻”。 巨胚稻含有丰富的γ-氨基丁酸、矿物质、氨基酸、维生素等天然营养元素和生理活性物质。红米富含众多的营养素,特别是铁质最为丰富,有补血及预防贫血的功效,还含有丰富的磷,维生素A、B群,能改善营养不良、有效舒缓疲劳、精神不振和失眠等症状。红米所含的泛酸、维生素E等物质,则有抑制致癌物质的作用,尤其对预防结肠癌的作用更是明显。糯米好吃且可加工成许多食品,为广大人们所喜爱。目前国内外有育成各种特种稻米的报道,但把以上4种性状组合在一个水稻品种中则未见报道。若能把以上4种性状聚集于一个品种中,则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其稻米的各种营养成分和功能成分,且能抗病虫和易于机械化收割。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身巨胚红糯稻品种的选育方法,利用遗传学原理,通过成对杂交后再杂交的技术方法,将分别控制光身、巨胚、红种皮和糯性的基因聚合在一起,并经过多代对目标性状、农艺和产量性状的选择,育成同时具有光身、巨胚、红种皮和糯性性状,富含各种营养成分,具有很好的保健功能的稻米品种。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1)以光身稻为亲本1,以巨胚稻为亲本2,以红米稻为亲本3,以糯稻为亲本4,分别作杂交“亲本1/亲本2”和“亲本3/亲本4”;
2)分别种植杂交组合“亲本1/亲本2” 的杂交F1代F1-A和“亲本3/亲本4”的杂交F1代F1-B,开花期作杂交“F1-A/F1-B”;
3)种植杂交组合F1-A/F1-B的杂种F1代,成熟期混收杂种F1代植株所结种子;
4)种植3)所得杂种F2代,在分蘖初期逐株进行叶片光身性状的筛选,去除叶片表现非光身性状的稻株,保留叶片表现光身性状的稻株,成熟期混收杂种F2代植株所结种子F3;
5)混收的F3种子,干燥后出糙,对糙米进行人工筛选,选择同时具有巨胚和红种皮性状的糙米粒,所选具有巨胚和红种皮性状的糙米粒逐粒进行糯性检验,选择其中同时具有糯性的糙米粒;
6)种植5)筛选所得糙米粒,采用无菌操作方法,在加有MS培养基的试管里发芽,成苗后移植于大田,成熟期选择农艺性状优异、结实率高且产量性状好的单株分别留种,干燥后出糙,保留全部具有红种皮性状且颜色不分离的单株得到的F4种子;
7)株系种植6)筛选所得F4 种子,开花期选择散粉性状好的单株挂牌标记,成熟期在挂牌标记株中选择农艺性状优异、结实率高且产量性状好的单株分别留种,干燥后出糙,保留全部具有红种皮性状且颜色不分离的单株得到的F5种子;
8)株系种植7)筛选所得F5种子,成熟期选择农艺性状优异、结实率高且产量性状好的单株,即可定型育成光身巨胚红糯稻品种。
育成的光身巨胚红糯稻品种同时具有光身、巨胚、红种皮和糯性性状,且在多代生产种植中表现稳定、不分离。
步骤4)中种植3)所得杂种F2代,其群体选择2000-3000株。
本发明采用的光身稻可以是光158、光159,巨胚稻可以是MhgeR、TgeB,红米稻可以是南红宝、桂红占,糯稻品种可以是嘉糯恢1号、嘉糯恢2号、嘉糯恢3号。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效果在于把分别控制光身、巨胚、红种皮和糯性的基因聚合在一起,并经过多代对目标性状、农艺和产量性状的选择,育成同时具有光身、巨胚、红种皮和糯性性状,其同时具有光身稻、巨胚稻、红米稻和糯稻所具有的优点,即较抗病虫和易于机械化收割,富含各种营养成分和功能性成分,具有很好的保健功能。本发明的育种方法简单、育种效率高、效益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采用的MS培养基为常规MS固体培养基。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农林大学,未经福建农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7968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