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地埋换热管及地埋管式换热器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79461.8 | 申请日: | 2013-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485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7 |
发明(设计)人: | 黄晨东;王婷婷;黄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心日源建筑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F1/00 | 分类号: | F28F1/00;F25B30/06 |
代理公司: | 苏州威世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5 | 代理人: | 杨林洁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管 埋管式 换热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换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埋换热管、以及具有该地埋换热管的地埋管式换热器。
背景技术
垂直埋管地源热泵技术是一种可再生能源技术,其是利用土壤一年四季温度稳定的特点,冬季可将土壤能作为热泵供暖的热源,夏季可将土壤能作为空调的冷源。目前,垂直埋管地源热泵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建筑领域中,其具有以下优点:效率高,土壤的温度冬季高于环境温度,夏季低于环境温度,使得地源热泵与传统的空调系统相比,冬季更加高效节能,热泵机组效率要比传统空调系统高出40%以上;环境效益显著,由于地源热泵利用的是可再生能源,没有排烟,也没有废弃物,不需要堆放染料废物的场地,保护了用能区域的环境;可满足各种功能需求,地源热泵可用于供暖、制冷,还可提供生活用热水等。
现有的地源热泵技术的应用中,一般是先用钻井机在地面钻井40~100米左右,成孔后将地埋换热管埋入地下40~100米。现有的地埋换热管一般采用塑料直管(例如U形盘管),这种地埋换热管因换热量相对比较低,所以所需的打井深度比较深,施工难度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地埋换热管,其施工安装时需要相对较小的打井深度,降低施工难度,且换热效率较高。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地埋管式换热器。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地埋换热管,所述地埋换热管包括换热部,所述换热部呈弹簧形。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地埋换热管还包括与所述换热部相连的重力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地埋换热管的重心位于所述重力部内。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地埋换热管的换热部为铝塑复合管。
为实现上述另一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地埋管式换热器,所述地埋管式换热器包括:
换热管主体;
地埋换热管,所述地埋换热管包括换热部,所述换热部包括与所述换热管主体相连的第一端以及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其中,
所述地埋换热管的换热部呈弹簧形。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地埋换热管还包括与所述换热部的第二端相连的重力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地埋换热管的重心位于所述重力部内。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地埋换热管的换热部为铝塑复合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地埋换热管通过将地埋换热管的换热部设置为弹簧形,在相同深度的钻井内,可以延伸更长的管道长度,获得与土壤更多的热交换面积,提高热交换效率,降低了施工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地埋管式换热器安装在土壤中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发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参图1,介绍本发明的地埋换热管的一具体实施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该地埋换热管20包括换热部21和重力部22。
换热部21呈弹簧形,通过将换热部21设置成盘旋的弹簧形,安装好后,相同深度的钻井内,换热部21可以延伸更长的管道长度,以获得与周围土壤更大的热交换面积,提高换热效率,相应地,在预设的热交换功率下,需要更小的钻井深度,进而降低了施工难度。在实际的应用中,本发明的地埋换热管20由于单位延米内管道长度增加,从而增加单位延米的换热量4倍以上,同时打井深度相应减少3~4倍以上。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该地埋换热管20还包括与换热部21相连的重力部22。安装时,地埋换热管20整体可以在重力部22的作用下,顺滑入打好的钻井内,而不像传统的地埋换热管需要借助辅助工具往下送,更加方便快捷,且可以避免外力作用导致的管道与粗糙井壁之间的摩擦及辅助工具操作不当时产生对管道的损坏,影响地埋换热管的运行效果。
进一步优选的,地埋换热管20的重心位于所述重力部22内,如此可以保证重力部22对换热部21更好的牵引安装效果。
由于本发明的地埋换热管20的换热部21呈弹簧形,所以具有一定的可伸缩形变性,所以,可以在不同的施工情况中,配备具有不同质量的重力部22,使地埋换热管20下降延伸到预设的深度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心日源建筑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心日源建筑节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7946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隧道图像无标识拼接的方法
- 下一篇:管道式日光照明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