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纳米银制作抗菌材料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78444.2 | 申请日: | 2013-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415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7 |
发明(设计)人: | 刘维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兴通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N59/16 | 分类号: | A01N59/16;A01P1/00;D06M11/8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000 天津市南开***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纳米 制作 抗菌材料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抗菌材料的制作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利用纳米银制作抗菌材料的方法。
背景技术
银的导电率在所有金属中名列第一,但纳米银粒超细,银原子趋向于粒子的外层,纳米银粒的导电性能更优。目前,以纳米银抗菌非织造布为原料的各种医用、卫生、日用和工业用途的抗菌产品已经陆续上市。纳米银粒的制造方法种类很多,例如物理化学法:包括高压磁控溅射法、激光制离法、光量子还原法、声致法;化学还原法:银氨配离子还原法、电化学还原法、反胶团法。国内市场上成功推出了以纳米银创口贴、纳米银烧烫伤贴和具有双重防护效果的纳米银抗菌口罩等。但是这些抗菌材料吸附性不强,而纳米银在与水结合后的抗菌性会减少,大大降低了其抗菌效果。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利用纳米银制作抗菌材料的方法,制备的纳米银医用产品具有强大抑菌、杀菌作用及其广谱的抗菌活性,无耐药性,安全性高,杀菌效果大大加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利用纳米银制作抗菌材料的方法,它的制备步骤为:(1)将加入到配置好的2.5g/L的硝酸盐溶液中还原剂10%的甲醛溶液中,并向其中加入催化剂有机碱三乙胺和保护剂硫代水杨酸混合反应;(2)再向步骤(1)中反应完毕的溶液中加入过量的三乙胺,使得该混合溶液更加稳定,并获得平均粒径小于10nm的纳米银溶液;(3)配置2-3g/L的纳米银混合溶液,并通过喷射器喷洒在医用织物上,并烘干;(4)将喷有纳米银的医用织物内填充吸水棉,使得其杀菌效果更加。
作为优选,所述的步骤(4)中的医用织物内还可填充吸水树脂,吸附性好,杀菌效果佳。
本发明制备得的纳米银粒抗菌材料使用效果良好,如抗菌纱布,纱布内夹有吸水材料,用于治疗烧伤、烫伤,用作外科手术纱布。用于治疗烧伤时在30min内可分裂可引起烧伤感染的各类细菌,其抗菌效果可持续3天。
本发明制备的纳米银医用产品具有强大抑菌、杀菌作用及其广谱的抗菌活性,无耐药性,安全性高,杀菌效果大大加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利用纳米银制作抗菌材料的方法,它的制备步骤为:(1)将加入到配置好的2.5g/L的硝酸盐溶液中还原剂10%的甲醛溶液中,并向其中加入催化剂有机碱三乙胺和保护剂硫代水杨酸混合反应;(2)再向步骤(1)中反应完毕的溶液中加入过量的三乙胺,使得该混合溶液更加稳定,并获得平均粒径小于10nm的纳米银溶液;(3)配置2-3g/L的纳米银混合溶液,并通过喷射器喷洒在医用织物上,并烘干;(4)将喷有纳米银的医用织物内填充吸水棉,使得其杀菌效果更加。
值得注意的是,所述的步骤(4)中的医用织物内还可填充吸水树脂,吸附性好,杀菌效果佳。
本具体实施方式制备得的纳米银粒抗菌材料使用效果良好,如抗菌纱布,纱布内夹有吸水材料,用于治疗烧伤、烫伤,用作外科手术纱布。用于治疗烧伤时在30min内可分裂可引起烧伤感染的各类细菌,其抗菌效果可持续3天。
本具体实施方式制备得到的银离子的杀菌能力是很强的,银离子的接触反应,造成微生物共有成分被破坏或者产生功能障碍。由于Ag+具有较高的氧化还原电位,反应活性很大。当微量Ag+接触细菌细胞膜时,因后者带负电,依靠库仑引力,使两者牢固吸附,Ag+穿透细菌细胞壁进入细胞内,并与巯基反应,使蛋白质凝固,破坏细胞合成酶的活性,细胞丧失分裂增殖的能力而死亡,而且银离子会从死菌体中游离出来继续杀菌,因此抗菌作用持久。此外,Ag+也能破坏微生物电子传输系统、呼吸系统、物质传送系统,达到抗菌效果。本具体实施方式还可以将银离子掺杂在纳米材料中可以制备成掺杂有银离子的纳米复合材料,大大增强了抑菌杀菌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兴通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市兴通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7844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