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沉管灌注桩组合进料斗桩模及施工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77804.7 | 申请日: | 2013-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611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9 |
发明(设计)人: | 丁选明;任仁;高德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东恒大地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66 | 分类号: | E02D5/66;E02D15/04;E02D5/38 |
代理公司: | 南京中新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26 | 代理人: | 陈伟;朱杰 |
地址: | 210001***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灌注 组合 进料 斗桩模 施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土木建筑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沉管灌注桩组合进料斗桩模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沉管灌注桩是土木建筑工程中常用的一种桩基技术,它利用锤击打桩设备或振动沉桩设备,将带有预制钢筋混凝土桩尖或带有活瓣式桩靴的钢管沉入土中,形成桩孔,然后放入钢筋骨架并通过设置在桩模上的固定进料斗浇筑混凝土,边振动边拔管边灌注混凝土,利用拔管时的振动将混凝土捣实,便形成所需要的灌注桩。
在本发明之前,圆形沉管灌注桩、现浇混凝土大直径管桩(专利号ZL02112538.4)、现浇X形混凝土桩(专利号200710020306)、Y形桩(专利号ZL01221710.7)等沉管灌注桩都只采用单个进料斗(进料口)灌注混凝土,料斗一般固定在桩模顶部,随着施工过程中桩模拔出,进料斗的位置不断升高。目前这种传统的单一固定进料斗灌注混凝土的方法存在以下不足:
(1)进料斗与桩模固定,其位置随着桩模拔出逐渐升高,使得混凝土灌注时必须将混凝土运送到进料斗的高度,当桩模接近完全拔出时,进料斗距离地面的高度往往在20~30m,这时必须将混凝土运送到20~30m的高度,因此浪费了运输混凝土的能量,这一部分的费用占比相当大,对于工程施工来说是比较致命的,同时又耗费了时间、带来操作不便,且混凝土容易在运送过程中流失。
(2)混凝土从很高的位置下落,增加了离析的可能性,使混凝土质量降低,严重的可影响成桩质量。
(3)从高处下落的混凝土带有一定冲击的能量,使得已经灌入地基中的混凝土侧向挤压的力增大,因为此时下面的地基已经脱离了桩模,使混凝土向桩孔周围土体挤压变形,增加了充盈系数,影响了成桩质量,又浪费了材料。
(4)将混凝土吊到很高的高度,增加了施工的不安全因素,极易发生倒塌事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陷,提供沉管灌注桩组合进料斗桩模及施工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沉管灌注桩组合进料斗桩模,其主要技术特征在于在桩模侧面从上向下设置多个进料口,与盖板连接封闭。
所述进料口在桩模侧面交错排列。
所述进料口沿桩模轴向每2.5~3.5米设置一个。
所述盖板为圆弧形,圆弧形半径略大于桩模半径,闭合后正好贴合在桩模外壁。
所述盖板的宽度和高度大于进料口的宽度和高度,盖板盖上后能覆盖进料口。
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是:
沉管灌注桩组合进料斗桩模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技术步骤:
(1)将桩尖对准桩位,所有进料口均盖上盖板,用螺栓与桩模固定在一起;
(2)桩模在上部振动头或锤头的作用下逐渐下沉,到达设计标高停止;
(3)松开最靠近地面的一个进料口上的盖板上的螺母,移走盖板;
(4)将进料斗插入进料口,进料斗端部深入桩模内部,作为灌注混凝土的通道;
(5)向进料斗灌注混凝土进入到桩模空腔内;
(6)第一批混凝土灌注结束后,移走进料斗,盖上盖板;
(7)振动拔管,待上拔到下一个进料口时,停止振动拔管;
(8)重复步骤(3)~(7),直到桩模完全拔出;
(9)在地基中形成沉管灌注桩。
本发明的优点和效果在于:
(1)在桩模上设置多个进料口,由于进料口与地面接近,可通过直接在地面往进料斗中灌注混凝土,不需要将混凝土输送到离地面较高的高度,因此不需要卷扬机,节省能量,操作方便。
(2)混凝土从接近地面的位置灌注到桩模,减小了混凝土下落高度,减小了离析的可能性。
(4)由于混凝土下落高度的减小,混凝土灌注时下落的能量减小,从而减小了混凝土向外侧的挤压,减小了充盈系数,因此节省了材料。
(5)盖板盖上后,紧贴桩模外壁,基本不增加桩模尺寸,也没有减小桩模内部空腔的体积,不影响钢筋笼的放置和混凝土的下落。
(6)盖板与桩模之间设置密封圈,密封性好,不漏水,保证了成桩质量。
(7)在侧面不同位置错位开口,避免了在一条线上开口数量多,防止了钢模某个位置强度因应力集中下降。
(8)与桩模同半径的圆弧形盖板,可保证桩模外壁形状为完整的圆形,保证成桩质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以具体实施方式为限,而是由权利要求加以限定。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结构原理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东恒大地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东恒大地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7780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浇花器
- 下一篇:复合型智能终端接线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