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串联负载谐振变换器的电流闭环控制电路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77202.1 | 申请日: | 2013-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176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22 |
发明(设计)人: | 王建新;王烨;徐雪峰;刘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机械设备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2M3/157 | 分类号: | H02M3/157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专利中心 11024 | 代理人: | 岳洁菱 |
地址: | 100854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串联 负载 谐振 变换器 电流 闭环 控制电路 | ||
1.一种串联负载谐振变换器的电流闭环控制电路,包括: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还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容C1、电容C2,运算放大器U1、控制芯片U2、光电耦合器B1、三极管T1;
电流采样信号端Vf与电阻R1的一端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同时与电容C1一端、电阻R2一端及运算放大器U1的反相输入端连接,电流给定信号端Vr与运算放大器U1的同相输入端连接,运算放大器U1的输出端与电阻R4的一端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与三极管T1的基极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与电容C2的一端连接,电容C2的另一端同时与电容C1一端、电阻R5一端及三极管T1的发射极连接,电阻R5的另一端同时与电阻R6一端及+12V信号地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同时与三极管T1的集电极及光电耦合器B1的阴极连接,光电耦合器B1的阳极与电阻R3的一端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与12V辅助电源连接,光电耦合器B1的集电极与15V辅助电源连接,光电耦合器B1的发射极与电阻R7的一端连接,电阻R7的另一端同时与电阻R8一端及控制芯片U2的引脚2连接,电阻R8的另一端与+15V信号地连接,控制芯片U2的引脚3和引脚4短接,控制芯片U2的引脚5与+15V信号地连接,控制芯片U2的引脚6与电阻R9的一端连接,控制芯片U2的引脚7与电阻R10的一端连接,控制芯片U2的引脚8与电容C3的一端连接,电容C3的另一端同时与电阻R9一端、电阻R10另一端及+15V信号地连接,控制芯片U2的引脚9同时与电阻R11的一端及电容C4的一端连接,电阻R11的另一端同时与电阻R12一端、控制芯片U2的引脚1连接,电容C4的另一端与+15V信号地连接,控制芯片U2的引脚13与15V辅助电源连接,控制芯片U2的引脚12与+15V信号地连接,控制芯片U2的引脚10与+15V信号地连接,控制芯片U2的引脚16同时与电容C4一端、电阻R12一端连接,电容C4的另一端与+15V信号地连接。
2.上述所有元器件之间均通过印制导线连接;
串联负载谐振变换器经整流滤波后输出的电流经采样后得到电流反馈信号Vf,反馈信号Vf与给定信号Vr比较,由运算放大器U1、电阻R1、电阻R2、电容C1、电容C2构成的PI调节器调节其差值,通过该PI调节器调节三极管T1集电极电流,进而调节流过光电耦合器B1的发光二极管电流,光电耦合器B1的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的电压与流过发光二极管电流呈反比关系,通过光电耦合器实现隔离功能,电阻R7和电阻R8对光电耦合器B1的发射极电压进行分压,电阻R8两端电压送入控制芯片U2的引脚2,控制芯片U2的引脚11、引脚14输出控制信号的频率与控制芯片U2的引脚2的电压值呈正比关系,其频率变化范围由电阻R9、电阻R10及电容C4决定,输出脉冲宽度由电阻R12和电容C7确定;串联负载谐振变换器的输出电流大小与其变换器工作的开关频率成正比关系,即与控制芯片U2的引脚11、引脚14输出控制信号的频率成正比关系,当受外部影响变换器的输出电流减小,控制芯片U2的引脚11、引脚14输出的控制信号的频率就会增大,串联负载谐振变换器的输出电流就会增大,直至增大到输出电流的设定值,维持输出电流恒定;同理,当受外部影响变换器的输出电流增大,控制芯片U2的引脚11、引脚14输出的控制信号的频率就会减小,串联负载谐振变换器的输出电流就会减小,直至减小到输出电流的设定值,维持输出电流恒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机械设备研究所,未经北京机械设备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77202.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