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椎体内神经占位器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76836.5 | 申请日: | 2013-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104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22 |
发明(设计)人: | 刘亚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亚平 |
主分类号: | A61B17/00 | 分类号: | A61B17/00 |
代理公司: | 潍坊正信专利事务所 37216 | 代理人: | 王伟霞 |
地址: | 266071 山东省青岛***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体内 神经 占位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椎体内神经占位器。
背景技术
近年来,神经损伤的患者越来越多,尤其是由于头颈部严重创伤的增多,臂丛神经根撕脱伤患者临床上常见,其致残严重,且治疗困难。对于臂丛神经根撕脱伤患者,神经移位手术是一种有效的修复方法,神经移位手术是一种将正常侧的神经根转移到受伤的一侧修复损伤的神经根进而治疗神经损伤的手段。
目前临床应用的方法是经颈部皮下转位。也有学者开始尝试椎体前转位,即将正常、未损伤的神经根绕过椎体,转位至受伤的一侧。但是,这种方法下,神经根的转位行程虽有明显缩短,但是仍然不足以将转位之神经根吻合口转至对侧,而且移位后的神经根行走于食管与椎体之间,在患者康复过程中,容易受到压迫,影响神经功能的恢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椎体内神经占位器,其能够进一步缩短神经根的转位行程,且将转位之神经保护在占位器内,从而消除上述背景技术中缺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椎体内神经占位器,包括植入所述椎体内部用以搭建神经通道的管体,所述管体采用生物相容性材料制备,且所述管体内壁光滑,外壁设置有与所述椎体啮合以防止脱落的纹路;所述管体其中一个端口可拆卸式安装有半流线型的堵头。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生物相容性材料包括钛或钛合金,该材料不但生物相容性良好,而且具有一定和支撑力。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管体的另外一个端口设置有卡头。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管体的外壁设置有螺纹。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管体的外径为8~12mm,优选为10mm。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管体的内径为6~10mm,优选为8mm。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堵头插装于所述管体的端口。当然,所述堵头也可以采用螺纹连接或其他的可拆卸式安装方式。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管体内植入所述椎体之后,将所述堵头拆卸,并加装螺母进行固定。当然,所述螺母可以采用卡箍等替代。
本发明在使用时,首先在椎体内打通隧道,然后将管体从一侧植入所述隧道内,则管体外壁的螺纹会与椎体啮合,从而与椎体牢固结合,不易脱落;将管体植入椎体内部后,再用螺母将对侧锁死;进而将正常的神经根从管体内通过,以实现转位。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椎体内神经占位器,其具有内植入椎体的管体,并以该管体作为神经转位通道,从而改变了传统的将正常神经根经椎体前转位的技术手段,可以将正常神经根从管体内穿过,大大缩短行程,本发明采用生物相容性材料制备,管体与椎体具有良好的相容性,不易产生后遗症,而且管体内壁光滑,可以充分容纳神经通过,外壁设置有与所述椎体啮合以防止脱落的纹路,内植入椎体后结合更加牢固,管体其中一个端口可拆卸式安装有半流线型的堵头,经过发明人大量反复的试验发现,设置该堵头,并将该堵头设置为流线型,可以大大减小管体在植入时的阻力,同时可以避免管体在植入时,对椎体内部结构造成严重损伤。
本发明的生物相容性材料包括钛或钛合金,该材料不但生物相容性良好,而且具有一定和支撑力,不破坏椎体的稳定性。
本发明管体的另外一个端口设置有卡头,利用该卡头可以防止管体出现内缩现象,保证了管体位置的可靠性。
经过发明人反复的试验发现,当管体的外径为8~12mm、内径为6~10mm时,尤其是管体的外径为10mm,内径为8mm时,针对大部分成年患者而言,会对椎体的稳定性破坏最小,而且利于正常神经根的通过。
本发明管体内植入所述椎体之后,将所述堵头拆卸,并加装螺母进行固定,这种结构更适合于在人体的椎体内进行植入并且固定,降低了手术后管体移位的风险,减少了隐患。
总之,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的神经转位的思路,将正常神经根在椎体前转位的方法,改变为将正常神经根在椎体内转位,不但大大缩短了转位行程,降低了手术复杂程度,而且避免了之前椎体与食道压迫转位神经根的情况出现,进一步提高了手术后患者的康复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中:1.管体,2.堵头,3.卡头,4.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亚平,未经刘亚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7683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