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持续加载压痕式应力腐蚀试验机及试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76393.X | 申请日: | 2013-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630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9 |
发明(设计)人: | 乔利杰;庞晓露;郭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56 | 分类号: | G01N3/56;G01N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智普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01 | 代理人: | 皋吉甫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持续 加载 压痕 应力 腐蚀 试验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研究材料裂纹滞后扩展及相关力学行为的实验装置,尤其适用于不同环境中长时间连续加载情况,还可观测加载过程中随着裂纹扩展样品电化学参量的变化,进而反映材料的耐腐蚀性能。
背景技术
在实际应用中韧性差限制了脆性材料(陶瓷、硬质薄膜)的应用,如表面膜层,特别是用来提高材料表面的硬度、耐磨性以及提供特殊功能的表面膜层体系,相对于基体材料来讲多属于脆性层。受制备工艺及使用、储存环境(如温度梯度、湿度、接触和摩擦磨损等)的影响,往往会在表面产生微裂纹。微裂纹的存在会造成表面膜的失效,如磨损、开裂、界面剥离等,这些问题是人们常常关心和最希望解决的。除此之外表面膜层上微裂纹的存在还会对膜层/基体体系造成不利影响,如裂纹尖端应力场会造成基体材料在承受载荷作用时产生微区塑性变形,进而在交变载荷作用下产生疲劳裂纹,并最终导致基体材料的早期失效,影响材料应用。当前,人们对表面膜层在不同应力场和温度场下磨损、断裂和剥离等失效形式的研究已经比较深入。但在应力、温度和湿度等多因素耦合下表面脆性膜层的失效形式和机理,缺乏明确的认识和定量的分析研究。这对表面膜层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非常不利,不能准确地预测膜层体系的使用性能、使用寿命;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避免或降低这种影响。深入系统研究力-环境耦合下表面膜层失效机理,是提高薄膜材料的服役安全及可靠性的基础。
对韧性材料来讲,如金属,在服役过程中经常受到力-环境多重影响因素,在较大载荷情况下,会在材料表面形成微裂纹,随着裂纹扩展,材料会发生断裂失效。现在研究金属的应力腐蚀主要是材料在拉应力作用下进行的,既然拉应力可以使材料发生应力腐蚀开裂,在材料的服役过程中受到多种应力,在压痕应力下是否也可以使材料发生应力腐蚀开裂呢?弄清在压痕应力下材料的应力腐蚀问题迫在眉睫。
上述问题引起了国内外科技界、产业界和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CN200410020516.9提出了一种连续加载维氏硬度计、CN201210240785.0提出了一种硬度计用高度可调夹具、CN201010161619.2提出了一种基于纳米压痕连续刚度曲线的薄膜和莫及界面的物理性质测试方法,但上述专利并不能在温度、持续载荷、溶液介质等多重耦合因素下进行实验,达不到我们所需实验要求,所以急需一种能在不同环境下一种持续加载多功能压痕式应力腐蚀试机。
发明内容
由于传统仪器不能满足实验要求,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能在不同环境中一种持续加载多功能压痕式应力腐蚀试机。
本发明一种持续加载压痕式应力腐蚀试验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个带有套筒的实验支架平台,套筒内有内螺纹;一通过粗调及微调控制的压杆;一传感器,其设置在压杆正下方;一压头,其设置在传感器底端;一可上下移动的载物台,上面有温度可控的溶液池。
进一步的,粗调和微调通过轴承与压杆相接,粗调可以使载荷快速变化至所需载荷附近,微调则可以缓慢调节来实现载荷连续变化;所述带内螺纹的通孔和套筒,和压杆相配,在转动粗调、微调时可使压杆上下动。
进一步的,所述传感器安装在压杆和压头中间。
进一步的,所述压头为维氏压头或球形压头。
进一步的,所述实验支架底部有一通孔,内部包含一轴承,轴承与带螺纹的丝杠相连接,旋转旋转钮时丝杠在轴承的作用下依靠自身重力上下移动,丝杠上端与载物台相接,在载物台上有陶瓷溶液池,陶瓷池内安置有控温电阻。
一种持续加载压痕式应力腐蚀试验机的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如下:
(1)在一定载荷下,通过压头与试样之间的相互接触来确定脆性材料的断裂韧性,并观测在持续加载条件下环境对裂纹扩展的影响;
(2)在一定环境条件下,通过产生一定长度的径向裂纹确定脆性材料裂纹发生滞后扩展的门槛应力;
(3)在溶液介质中,通过维氏压痕研究韧性材料的裂纹扩展;
(4)通过外连电化学工作站,观测在裂纹扩展的过程中电化学参量的变化;具体操作如下:
a将载荷、压痕对角线长度,弹性模量、裂纹原始长度带入脆性材料断裂韧性KIC公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科技大学,未经北京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7639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离子束运动截面的调整装置
- 下一篇:一种制备氮掺杂石墨烯的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