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物联网即加即用技术的实现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75681.3 | 申请日: | 2013-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5275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方远;刘强;赵泽;崔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4L29/08 | 分类号: | H04L2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006 | 代理人: | 祁建国,梁挥 |
地址: | 10019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联网 即加即用 技术 实现 系统 | ||
1.一种物联网即加即用技术的实现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感知网,包括多个传感器节点,用于采集数据;
即加即用网关,用于管理所述感知网并为控制终端提供多种服务,通过控制参数反馈的形式实现感知网的自适应调节,从而实现即加即用;
互联网,为所述即加即用网关与所述控制终端提供连接方式;
控制终端,向所述即加即用网关请求服务;
所述即加即用网关包括:
协议适配器,是数据处理中心与外界通信的接口,且该协议适配器包括802.11接口协议栈、802.15.4接口协议栈、以太网接口协议栈和RS232/RS485接口协议栈;
数据处理中心,是所述即加即用网关的核心,通过与所述协议适配器通信进行与所述感知网的交互,通过与TCP终端通信进行与控制终端的交互,通过使用内部核心数据结构进行内部各个模块之间的交互,从而实现即加即用;
所述数据处理中心包括:
TCP终端集模块,是所述即加即用网关与所述控制终端的通信通道;
终端交互线程集模块,用于与所述控制终端通信,该终端交互线程集模块中每个终端线程处理一条TCP连接,支持一个控制终端,当所述控制终端加入或离开系统请求服务时,开辟或结束与之相关的终端线程,同时将该线程加入或分离终端线程集链表;
感知节点线程集模块,为每一个感知节点模块分配一个线程,且所有线程通过链表链接起来,当一个感知设备加入或离开时,所述感知节点模块通过网络接入请求告知自身的存在,数据处理中心主进程开辟或结束一个新的感知节点模块线程,同时将其加入或删除感知节点线程集链表;该感知节点线程集模块跟踪管理感知节点模块,接收智能配置模块的配置信息,将其封装打包发送给对应的感知节点模块;
服务发现模块,实时处理感知设备加入和离开、网络资源动态申请及释放,并将感知数据封装成面向应用的多样服务,从所述感知节点线程集模块获得数据,并将其发送给智能配置模块,实现服务更新;
服务映射模块,解析用户请求,根据是服务请求还是事件订阅分别存入相应的服务请求表、事件订阅表,然后通过管理通道随时向智能配置模块发送用户新的需求指标,满足用户终端需求的增添和删减;
智能配置模块,从服务发现模块获得感知数据、从服务映射模块获得用户终端需求,对完成服务发现的感知设备进行初始配置使其正常工作;为感知设备的跟踪管理提供服务;推断是否出现软硬件异常并进行相应处理;评估通信环境质量并调整网络运行参数以稳定满足应用需求;
全局共享数据区模块,存储数据处理中心运行时的相关数据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感知网包括:
感知节点模块,具有信号采集、数据处理和无线通信能力,并且组织成网络拓扑结构,完成信息传输和交互,在加入所述感知网时申请网络资源,在离开所述感知网时释放网络资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实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感知节点模块包括:
传感器模块,用于采集外界环境信息,获取数据;
传感器即加即用接口模块,使不同接口的传感器模块能以统一的接口形式与通信模块连接,用于探测识别、访问应答、响应传感器管理任务和实现对任务的初始化、响应和数据管理的功能,并保存所述传感器模块的数据;
通信模块,用于对所述传感器模块的数据进行校正、处理和控制,并按照通信协议将数据发送给所述即加即用网关。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即加即用网关还包括:
广域接入层:以单一或多种方式连接到互联网;
协议转换控制层:提供从所述感知网到应用层协议的转换,将即加即用数据处理层上传的数据统一封装,将所述广域接入层下发的数据解包成标准格式的数据;同时建立管理协议,实现与管理平台的协议对接,实现管理协议的解析并转换为感知接入层协议识别的信号和控制指令;
即加即用数据处理层:实现感知节点模块对所述即加即用网关的即加即用;
协议适配层:定义标准的感知接入层接入标准接口,使不同感知接入层协议能够通过所述协议适配层变成统一格式的数据和信令;
感知接入层:实现所述感知网的协议接入和解析,按照应用场景以一种或 多种协议组合,或通过外插模块实现多种协议的扩展,达到融合接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75681.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