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实现短程硝化颗粒污泥快速培养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75348.2 | 申请日: | 2013-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452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2 |
发明(设计)人: | 李军;刘国洋;王昌稳;孟维举;卞伟;郑照明;郑林雪;刘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02 | 分类号: | C02F3/02;C02F3/34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刘萍 |
地址: | 10012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现 短程 硝化 颗粒 污泥 快速 培养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城市生活污水处理与再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短程硝化性能的好氧颗粒污泥快速培养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以水污染为代表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废水中氨氮去除问题引起了广大学者的关注。污水处理技术发展到今天已经出现了很多处理方法,其中生物脱氮技术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
短程脱氮相对于全程脱氮,硝化阶段可节约25%的曝气量,反硝化阶段可减少40%的有机碳源,并且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工艺具有碱度消耗少、反应时间短和污泥产率低等特点,被认为是一种可持续的污水脱氮新技术,近年来短程脱氮得到了广泛关注。短程脱氮得以实现和稳定维持的关键,是将硝化过程终止于NO2--N阶段,即短程硝化,实现短程硝化的控制策略对于短程硝化脱氮工艺广泛应用于工程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20世纪90年代,好氧颗粒污泥技术作为一种崭新的污水生物处理技术首次出现,好氧颗粒化被认为是一个由絮体污泥到紧凑颗粒的渐进变化过程。与絮状活性污泥相比,颗粒污泥具有沉降性能突出、污泥密度大、物理强度高、生物量多和有机负荷承受力较强等优点。但是厌氧颗粒污泥技术启动时间较长,
运行温度较高,处理低负荷污水的时候不够稳定以及在氮磷去除方面的效率较低,这就促进了人们对好氧颗粒污泥技术的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推动了好氧颗粒污泥生物脱氮技术的发展。硝化颗粒污泥是大量硝化细菌聚集生长形成的颗粒状微生物聚集体,具有规则的外形、密实的结构,和优良的沉淀性能,氨氮去除率高,可用于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
短程硝化生物脱氮技术与好氧颗粒污泥工艺相结合是获得稳定短程硝化的新途径。由氨氧化菌(AOB)和亚硝酸盐氧化菌(NOB)还有其他一些异养菌构成的亚硝化颗粒污泥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并能适应一些多变的环境条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短程硝化颗粒污泥快速培养的方法。
在20~30℃温度下,排水比例为50~65%,以城市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为系统的接种污泥,以沉淀时间作为选择压,采用逐渐缩短沉淀时间的方法,利用人工模拟生活污水,培养好氧颗粒污泥;使用固定曝气时间和曝气量的方式运行序批式反应器(SBR),实现短程硝化,最终培养出具有短程硝化性能的好氧 颗粒污泥。
一种实现短程硝化颗粒污泥快速培养的方法,其特征是:在20~30℃温度下,排水比例为50~65%,以城市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为系统的接种污泥,运行序批式反应器,以下简称反应器;
1)初期培养阶段,采用模拟生活污水启动反应器,控制COD浓度为350~450mg/L,NH4+-N浓度为80~100mg/L,接种污泥MLSS为3500~4500mg/L,SVI为80~90mL/g;系统每天运行3个周期,每个周期7.5~8h,包括进水3~6min,好氧曝气7.2~7.5h,沉淀时间设为12~16min,排水3~6min,剩余时间为闲置时间,其中曝气量为0.9~1.2L/h;此阶段,当系统内的污泥平均粒径是接种污泥平均粒径的1.5倍以上,并且污泥的SVI值连续超过4个周期处于下降趋势,认为系统发生了颗粒化过程,进入颗粒形成阶段;
2)颗粒形成阶段,反应器的进水仍为模拟生活污水,控制COD浓度为350~450mg/L,NH4+-N浓度为80~100mg/L,接种污泥MLSS为3500~4500mg/L,SVI为80~90mL/g;系统每天运行3个周期,每个周期7.5~8h,包括进水3~6min,好氧曝气7.2~7.5h,沉淀时间缩短为3~8min,排水3~6min,剩余时间为闲置时间,其中曝气量为0.9~1.2L/h;此阶段,当系统内污泥平均粒径是接种污泥平均粒径的4.5倍以上,且污泥的SVI值连续超过4个周期呈下降趋势,则认为系统进入颗粒成熟阶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7534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改进的活力健身机头枕
- 下一篇:用于泌尿外科的导尿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