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直锯片在审
申请号: | 201310074812.6 | 申请日: | 2013-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292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0 |
发明(设计)人: | 何明明;徐静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7B33/04 | 分类号: | B27B33/04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何平 |
地址: | 21512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直锯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多功能机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应用于多功能机领域的直锯片。
背景技术
多功能机是业界的手持式的摆动动力工具,它的工作原理是输出轴围绕轴心线做摆动运动。因此,当用户在输出轴上安装有不同的工具后,可以实现多种不同的操作功能。常见的工具包括直锯片、圆锯片、三角形磨砂盘、刮刀等,可以实现如锯、切、磨、刮等工作要求。
一种常见的直锯片,包括主体部、设置于主体部一端的切削刃和开设于所述主体部的连接孔。其中,连接孔用于将直锯片连接在多功能机的输出轴上。切削刃用于对工件进行切割操作。然而,这样的直锯片在切割木头的过程中,通常会遇到排屑困难的问题,进而降低切割效率。
发明内容
基于此,提供一种易排屑、效率高的直锯片。
一种直锯片,使用于输出轴围绕自身轴线做摆动运动的摆动动力工具并用于切割木头,所述直锯片包括主体部、设置于所述主体部一端的切削刃及开设于所述主体部的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与所述输出轴相配合,所述直锯片还包括自所述切屑刃向所述主体部延伸的排屑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排屑部为自所述切屑刃向所述主体部延伸的数条开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开槽的宽度为大于等于2毫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开槽的长度大于开槽的宽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开槽的数量为4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切削刃为锯齿状,所述开槽从齿根处向所述主体部延伸。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开槽呈直线状或S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开槽位于所述主体部的一端设置有圆孔,所述圆孔的直径大于所述开槽的宽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排屑部为自所述切削刃的两端分别延伸并设置于所述主体部两侧的辅助切削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切削刃为锯齿状,所述辅助切削刃也为锯齿状,所述辅助切削刃在所述主体部侧边的长度大于所述切削刃的齿高。
上述直锯片,排屑部自切屑刃向主体部延伸,使木头被切割时产生的木屑松散有去处而容易排出,从而提高切割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方式直锯片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方式直锯片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直锯片100、主体部110、切削刃120、齿根121、连接孔130、开槽140、圆孔141、直锯片200、主体部210、切削刃220、连接孔230、辅助切削刃240。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揭示一种直锯片,使用于输出轴(未图示)围绕自身轴线做摆动运动的摆动动力工具(未图示)并用于切割木头。直锯片包括主体部、设置于主体部一端的切削刃及开设于主体部的连接孔。连接孔与输出轴相配合。直锯片还包括自切屑刃向主体部延伸的排屑部。排屑部自切屑刃向主体部延伸,使木头被切割时产生的木屑松散有去处而容易排出,从而提高切割效率。针对排屑部,本实施方式提出了两种切实可行的实施例,请参下面的详细描述。
请参图1,本实施方式直锯片的第一种实施例。该种直锯片100包括主体部110、设置于主体部110一端的切屑刃120、开设于主体部110的连接孔130及自切屑刃120向主体部110延伸的排屑部。
连接孔130与输出轴相配合,用于将直锯片100连接在多功能机的输出轴上。根据输出轴的形状,连接孔130可以设置成与输出轴相适应的形状,如图1中所示的正十二边形。当然,连接孔130还可以设置成星型或者呈离散的环形点状分布。另外,切屑刃120设置于主体部110的一端的边缘部分,而连接孔130开设于主体部110的另一端的大致中间部位,也就是说,连接孔130与主体部110的边缘部分还有一定的距离。
本实施例中排屑部为自切屑刃120向主体部110延伸的数条开槽140。开槽140将切屑刃120打断,使得切削刃120成为不连续的几截。详细的,开槽140的宽度为大于等于2毫米,并且开槽140的长度大于开槽140的宽度,也就是说整体看起来,开槽140为细长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7481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