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池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73533.8 | 申请日: | 2013-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114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堀井义之;高村俊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H01M10/5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雒运朴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模块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模块,尤其涉及适用于通过电池的电力来驱动电动机而进行行驶的电动车辆的电池模块。
背景技术
目前,作为用于向电动车辆的电动机供给电力的电池,已知有使用集合多个电池单体而成的电池组、即所谓的电池模块的情况。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一种电池模块,其通过将具有厚度的平板状的电池单体层叠多个而成,该电池模块中,通过一对板状构件(限制板)将电池单体组的两端面夹入,并通过带螺纹的连结杆将该板状构件之间紧固而施加压力,由此防止因时效变化引起的各电池单体的膨胀、或与该膨胀相伴的电池单体间的捆扎的错位。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236937号公报
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中,需要将四根连结杆沿着电池单体组的外壁面配设,且在限制板的外缘部形成紧固连结杆的紧固螺母的座面,因此存在电池模块整体容易大型化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课题,提供一种能够适用防止电池单体的膨胀的结构并实现电池模块整体的紧凑化的电池模块。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池模块,其为将方型的电池单体90、163多个层叠而成的大致长方体状的电池模块61、120,其第一特征在于,具备:从四面覆盖所述电池模块61、120的至少四张板65、71、72;位于所述电池模块61、120的角部,且将所述板彼此支承为能够摆动的至少两个铰链机构75,另外,所述电池模块具备:沿着所述电池模块61的壁面中的在所述电池单体90的层叠方向上对置的两壁面配置的一对侧板71、71;通过铰链机构75将所述一对侧板71、71的一端部分别支承为能够摆动,并且沿着所述电池模块61的一壁面配置的下板72;以及沿着所述电池模块61的壁面而与所述下板72对置配置,并且将所述一对侧板71的另一端部彼此连结的上板65,其中,使用紧固构件66将所述侧板71、71和所述上板65以在所述电池单体90的层叠方向上施加有压力的状态进行紧固固定,由此将所述电池模块61固定。
另外,所述电池模块的第二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块61形成为将所述电池单体90和隔板91交替地重合的结构,该隔板91用于在所述电池单体90彼此之间确保规定的间隙。
另外,所述电池模块的第三特征在于,在所述上板65及所述下板72上分别设有用于供在所述电池单体90之间流通的冷却风通过的贯通狭缝68、73。
另外,所述电池模块的第四特征在于,在所述隔板91上设有:在与所述上板65及下板72各自的贯通狭缝68、73对应的位置上配设的冷却风的狭缝101、105;与分别形成在所述上板65及下板72上的定位用的贯通孔74卡合的定位突起106。
另外,所述电池模块的第五特征在于,在所述上板65的表面上配设有对所述电池单体90的电压进行监视的电压监视基板62。
另外,所述电池模块的第六特征在于,在所述上板65的表面上配设有对作为所述电池模块61的输出端子的电极板80、80a进行支承的台座69、70。
另外,所述电池模块的第七特征在于,所述紧固构件66为贯通所述上板65而与所述侧板71的所述另一端部螺合的紧固螺钉。
另外,所述电池模块的第八特征在于,在所述侧板71与所述电池模块61之间配设有绝缘片96。
另外,所述电池模块的第九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块具备收纳两个所述电池单体163而作为所述电池模块120的外框来发挥功能的电池支架161、162,所述电池模块120通过将收纳有所述电池单体163的所述电池支架161、162多个排列而构成,在所述电池支架161、162和与其相邻的相同的电池支架161、162之间形成有规定的间隙,并且在所述电池支架161、162上形成有用于使设置在所述电池单体163上的防爆窗190向外方露出的连通窗175、183。
并且,所述电池模块的第十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支架形成为通过将左侧电池支架161和右侧电池支架162接合来收纳两个所述电池单体163的结构,在将左侧电池支架161和右侧电池支架162接合时,在所述左侧电池支架161上形成的半圆柱爪179与在右侧电池支架162上形成的半圆柱爪172接合,从而形成作为所述电池支架的定位突起的圆柱突起180。
【发明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7353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