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用棘爪管钳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73321.X | 申请日: | 2013-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440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2 |
发明(设计)人: | 蒋章美 | 申请(专利权)人: | 蒋章美 |
主分类号: | B25B13/50 | 分类号: | B25B13/50;B25B23/00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鼓楼区博深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4 | 代理人: | 林志峥 |
地址: | 3500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用 棘爪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管钳,尤其是一种多用棘爪管钳。
背景技术
棘爪扳手一般用于拧紧或松开各种螺母、螺栓、螺纹连接的水管或其他异型工件,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353032A”名称为“多用快速棘爪扳手”的发明专利中公开了一种扳手,该扳手由手柄、勾状扳口和弹簧固定结构构成,其头部呈半圆状,头部下方有一条状槽口,以容纳插入槽口里的勾状扳口后部,并由销钉将该勾状扳口后部固定在条状槽口内;弹簧固定结构主要由弹簧和弹簧固定销两个部分构成:弹簧固定销横穿条状槽口,成为弹簧一端足缠绕其上的固定支点,弹簧另一端足穿入勾状扳口的插入条孔部分形成另一支点,扳口头腹部、背部和柄体半圆状头部均有防滑齿。
但是这种棘爪扳手在使用过程中暴露出诸多缺点,其缺陷具体如下:
1、该扳手依靠手柄头部的带防滑齿的齿面与勾状扳口的齿面配合来夹紧工件防止滑动,其柄体头部的半圆状带防滑齿部分与柄体及勾状扳口的齿面与整个勾状扳口都是不可分开的整体,这种结构存在两大缺点:
1)对于使用者来说,扳口头部腹侧带防滑齿部分与扳口头部是不可分开的整体,如果使用时间长,防滑齿会渐渐磨损至最终失去了防滑的功能,扳手就得整把报废,而此时的扳手绝大部分位置都是正常可用的,损坏的只是防滑齿,因此这种结构缺陷,导致了因小失大,缩短了扳手的使用寿命,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2)对于生产者来说,在生产制造中,如果要提高扳口机械性能,需要采用优质材料,而一体化的设计使得只能整把采用统一材料来制造管钳,而除了位于扳口的防滑齿需要优质材料外,其他部分采用一般材料就能满足要求,因此一体化的棘爪扳手选用的材料成本大大增加。
2、这种扳手在工作时仅仅依靠了两个齿面来夹紧工件,如果工件的外形角度与该扳手钳口角度相同,这种扳手可以良好的实现目的,但是如果角度不同,如管子等,采用这种扳手夹紧就很不可靠。
3、这种扳手勾状扳口开口后复位力,是通过一个扭力弹簧来实现的,扭力弹簧的两臂错开,不在一个平面上,弹簧变形一方面产生张力使勾状扳口旋转复位,但同时又产生勾状扳口复位时别劲,使其复位时刮擦装配槽的侧壁,实际使用过程中曾发生过卡住不复位的现象。
4、该扳手位于最小开口时,勾状扳口的后部停靠在柄体头部半圆状齿面的中间,使半圆齿面后部中间部分变成条状槽口而失去防滑齿,仅存留此槽口两边狭窄的半圆弧齿面有防滑齿,而此段半圆弧齿面正是夹紧最大直径工件的位置,它夹紧工件的齿面需要最大,现却最小。
5、该扳手勾状扳口前部横截面为矩形,在大规格扳手中,这种勾状扳口显笨重,复位不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制造成本低,夹紧牢固、重量轻、强度好、功能广泛、工作快捷可靠的多用棘爪管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多用棘爪管钳,包括柄体、上颚夹、销轴及扭力弹簧,所述柄体上开设有装配槽,所述上颚夹通过销轴铰接在柄体的装配槽上,所述扭力弹簧设置在装配槽内,扭力弹簧的一驱动端设置在上颚夹上,扭力弹簧的另一端设置在装配槽上,还包括弧形齿面嵌块及上齿面嵌块,所述弧形齿面嵌块包括弧形齿面及下榫头,所述柄体头部设置有与下榫头相适配的下榫槽,通过下榫头与下榫槽的配合使弧形齿面嵌块固定在柄体上;
所述上齿面嵌块包括上齿面及上榫头,所述上颚夹上设置有与上榫头相适配的上榫槽,通过上榫槽与上榫头的配合使上齿面嵌块固定在上颚夹上。
本发明改进有,所述下榫头设置在弧形齿面后端中部,下榫头与弧形齿面连接处采用阶梯过度,下榫头是横截面为矩形的直榫头,下榫槽是横截面为矩形的直向长槽,当下榫头插入下榫槽时,弧形齿面与下榫头连接处的台阶面压紧在下榫槽壁的顶面上;
所述上榫头设置在上齿面后端中部,上榫头与上齿面连接处采用阶梯过度,上榫头是横截面为矩形的直榫头,上榫槽是横截面是矩形的直向长槽,当上榫头插入上榫槽时,上齿面与上榫头连接处的台阶面压紧在上榫槽槽壁的顶面上。
具体的,槽壁有足够的厚度满足强度要求。
本发明改进有,多用棘爪管钳还包括第一固定装置及第二固定装置,当下榫头插入下榫槽时采用第一固定装置固定,当上榫头插入上榫槽时采用第二固定装置固定。
本发明改进有,所述第一固定装置为防脱螺钉,所述下榫槽的一个侧壁上设置有光孔,所述下榫槽的另一个侧壁上设置有第一螺孔,所述下榫头上设置有通孔,防脱螺钉依次穿过光孔及通孔并与第一螺孔配合将下榫头固定在柄体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蒋章美,未经蒋章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7332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