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褥疮散无效
| 申请号: | 201310072884.7 | 申请日: | 2013-03-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999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15 |
| 发明(设计)人: | 鞠作泉;田凌燕;李德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鞠作泉 |
| 主分类号: | A61K36/889 | 分类号: | A61K36/889;A61K36/896;A61P17/02;A61K35/3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62100 山东省潍坊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褥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褥疮的中药散剂,属于中药制剂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褥疮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发生持续缺血、缺氧而致组织溃烂坏死。褥疮一旦形成,病情进行性发展,久治难愈,轻则给患者带来痛苦,影响疾病的治疗,重则继发感染,并发败血症而危及生命。目前治疗褥疮的常用方法为局部换药、红外线灯照射、静滴抗生素、京万红等中药膏涂抹等措施,往往见效慢,效果不明显,药膏涂抹后创面不清洁易结痂,结痂不但限制了肉芽及上皮生长,且痂下易发生感染,创面难愈合,部分西药长期应用副作用大,对于患者的身体造成严重伤害。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褥疮的治疗,提供一种疗效显著、疗程短、创面愈合快、不易感染、副作用少的中药散剂。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褥疮散,主要解决现有治疗褥疮方法见效慢、效果不明显、涂抹药膏后创面不清洁易结痂,结痂后易并发感染,创面难愈合、长期应用西药治疗副作用大等技术缺陷。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剂型为煮散的褥疮散,具有清热解毒、活血祛瘀、消肿止痛、去腐敛疮生肌等作用,由金银花、蒲公英、当归、红花、川芎、天花粉、乳香、没药、血竭、儿茶、穿山甲共为细末组成。
其处方各成份重量之比以份数计算:金银花4-6、蒲公英4-5、当归3-4、红花3-4、川芎3-4、天花粉3-4、乳香1-1.5、没药1-1.5、血竭1-1.5、儿茶1.5-2、穿山甲3-4。
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将药品各成分粉碎研制成粉末,用双层细纱布包装成药袋。使用时将药袋放入沸水中煎煮20分钟取药汁,将药汁分成两份,先用一份把褥疮创面清洗干净,再用纱布药袋沾另一份药汁湿敷褥疮创面,纱布药袋干燥后可重复沾药汁,共湿敷创面一小时,每日一次。
中医理论认为褥疮乃因大病久着床席,不能转侧,长期受压,气血运行受阻,气滞血瘀,经脉不通,致使肌肉、皮肤、筋脉失于温煦濡养、毒聚肉腐,皮肉坏死而成,病机概括为气滞血瘀,湿热瘀毒蕴结。本发明方中金银花、蒲公英清热解毒,现代药理研究两药煎剂均有抗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大肠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当归具有补血活血、止痛的功效,配合川芎、红花活血行血,破血祛瘀,通经导滞,消瘀散结;血竭在祖国医学中被誉为“活血圣药”,具有活血化瘀、消炎止痛、收敛止血、软坚散结、祛腐生肌等功效,与乳香、没药配伍共奏活血化瘀止痛,消肿去腐生肌之功效;儿茶收湿敛创生肌、止血定痛,现代药理研究煎剂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及对多种皮肤真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均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天花粉、穿山甲配伍有消肿托脓之功效。综上所述,诸药合用清热解毒、活血祛瘀止痛、消肿托脓、去腐敛疮生肌。本散剂外洗能及时清除坏死组织,促进组织的修复、肉芽生长,加快上皮愈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等的抑制作用,可进一步起到防治细菌感染的作用。
本发明的优点和效果: 本发明一种褥疮散是一剂型为煮散的中药散剂,各种成份为中国药典收载,是无毒副作用的药材,用时经高温煮沸后已起到杀菌作用,清洗患处时能及时清除坏死组织,创面清洁有利于肉芽及上皮的再生,药物直接湿敷于创面,药效直达病灶。和现有技术相比,用药安全、可靠,方法简便、易行,用药费用低、收效佳,患者易接受。临床观察120病例中有效率为97.5%,显效率为88. 6%,治愈率为72%。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
处方:金银花30g、蒲公英20g、当归15g、天花粉15g、红花15g、川芎15g、乳香6g、没药6g、血竭6g、儿茶6g、穿山甲15g。以上实施例制作方法:将方剂中的药材按比例调配后粉碎加工为散剂,装入双层细纱布袋中,纱布袋的大小根据褥疮创面的大小而定,将药袋投入锅内(药物与水比例l:3)煎煮20分钟取药汁,将药汁分成两等份,先用一份把褥疮创面清洗干净,再用纱布药包沾另一份药汁湿敷褥疮创面,纱布药包干燥后可重复沾药汁,共湿敷创面一小时,每日一次,直至褥疮愈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鞠作泉,未经鞠作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7288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