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生产高纯度接枝聚合物的方法及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72597.6 | 申请日: | 2013-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726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吴香发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能之光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F255/00 | 分类号: | C08F255/00;C08F2/01;C08F255/02;C08F255/04;C08F255/08;C08F255/10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 31272 | 代理人: | 竺路玲 |
地址: | 3158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产 纯度 接枝 聚合物 方法 装置 | ||
1.一种生产高纯度接枝聚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提供接枝反应原料,包括聚合物树脂、接枝共聚单体以及接枝促进剂;提供同向双螺杆挤出机,所述同向双螺杆挤出机设有9个加热区;提供异向双螺工具挤出机,所述异向双螺杆挤出机设有5-7个加热区;
步骤2,将包括聚合物树脂在内的第一组分在同向双螺杆挤出机的第1加热区加入,在同向双螺杆挤出机的第3加热区,加入超临界流体;
包括极性单体和接枝促进剂的液体在内的第二组分的加入位置在聚合物树脂加入位置与超临界流体加入位置之间;
步骤3,同向双螺杆挤出机将混炼后的混合物料在异向双螺杆挤出机的第1加热区送入所述异向双螺杆挤出机;
步骤4,异向双螺杆挤出机将物料挤出,造粒,或送入模具制成制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同向双螺杆挤出机中,螺杆长径比L/D在(36-52):1范围内;螺杆长径比L/D在(20-40):1范围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超临界流体选自超临界二氧化碳、超临界氮气、超临界水、或其任意组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烯烃熔融温度在70-100℃范围内,熔融指数优选为在0.5-30g/10min范围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树脂为α-烯烃二元共聚物。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α-烯烃为C1-C10的α-脂肪族烯烃。
7.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同向双螺杆挤出机和/或异向双螺杆挤出机中,温度控制在50-100℃范围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枝共聚单体为含有C=C双键的极性单体,并自含有羟基、烷氧基、羰基、羧基、醚基、酯基、芳香基、或其组合的共聚单体极性单体。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枝促进剂为有机过氧化物。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分中还包括抗氧剂和分散剂。
11.根据权利要求10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氧剂为亚磷酸酯类抗氧剂。
12.根据权利要求10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剂为液体石蜡、硬脂酸锌、聚丙烯蜡、聚乙烯蜡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13.一种生产高纯度粘合树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提供接枝反应原料,所述接枝反应原料包括如下重量配比的组分:
聚合物树脂 100重量份;
极性单体 0.5-20重量份;
抗氧剂 0.1-0.5重量份;
接枝促进剂 0.1-0.3重量份;
分散剂 0.05-0.25重量份;
提供同向双螺杆挤出机,所述同向双螺杆挤出机设有9个加热区;提供异向双螺工具挤出机,所述异向双螺杆挤出机设有5-7个加热区;
步骤2,将包括聚合物树脂、抗氧剂、分散剂在内的第一组分在同向双螺杆挤出机的第1加热区加入;在同向双螺杆挤出机的第3加热区,加入超临界流体;包括极性单体和接枝促进剂的液体在内的第二组分的加入位置在聚合物树脂加入位置与超临界流体加入位置之间;
步骤3,同向双螺杆挤出机将混炼后的混合物料在异向双螺杆挤出机的第1加热区送入所述异向双螺杆挤出机;
步骤4,异向双螺杆挤出机将物料挤出,将所得挤出物经流延、压延进行成膜,通过冷却、牵引进行整形,最后通过收卷工序得到胶膜。
14.一种用于生产上述高纯度接枝聚合物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同向双螺杆挤出机和异向双螺杆挤出机,所述同向双螺杆挤出机的挤出口连接到异向双螺杆挤出机的进料口;其中:
同向双螺杆挤出机设有9个加热区,其中,在第1加热区设置有聚合物树脂进料口;在第3加热区设置有超临界流体加料口;还设有液体加料口,所述液体加料口位于聚合物树脂加料口与超临界流体入口之间的位置;
异向双螺杆挤出机设有5-7个加热区,其中,所述异向双螺杆挤出机的进料口位于第1加热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能之光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宁波能之光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72597.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皮带轮跳动自动检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保健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