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溶氧水的给水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310072467.2 | 申请日: | 2013-03-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304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0 |
| 发明(设计)人: | 陈建安;李叔芬;陈燕慧;林哲纬;董士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百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1/68 | 分类号: | C02F1/68 |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周长兴 |
| 地址: | 中国台湾高雄市苓***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溶氧水 给水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与饮用水有关,更详细地是指一种溶氧水的给水方法。
背景技术
溶氧水是将纯氧溶解于水中而成,溶氧量超过60ppm的溶氧水,会出现白色微气泡,超过100ppm时则呈现乳白色。虽然溶氧水中的氧气可随着饮水而进入体内,并被吸收以活化细胞,然而,氧气容易消散于空气中,因此,溶氧水的取饮必须实时,亦即在溶氧水倒入杯中后,需赶在杯中水变成透明的前饮毕,以避免因消散过多氧气而导致事倍功半。
市售瓶装的溶氧水,虽提供消费者方便取饮,然在开启瓶盖后若未能实时饮毕,则瓶内剩余溶氧水的含氧量将会降低,尔后续饮,成效欠佳。因此,如何取饮适量的溶氧水,并确保饮用的溶氧水的含氧量维持在一定比例,即成为提供溶氧水的业者的一大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溶氧水的给水方法,以改进公知技术中存在的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溶氧水的给水方法,是在具有一进水口与一出水口的槽体中,利用自槽体底部导入氧气,以及自槽体顶部注入饮用水,复于槽体内的水位下降过程中,使得上升的氧气溶解于水中,据以于该槽体内形成并储存有一定量含氧浓度高的溶氧水,该给水方法包含下列步骤:
a)控制该槽体内部水位上方空间维持在具有一第一气压值的状态;
b)设定每次开启该出水口时,该槽体内的溶氧水以定量方式输出;以及
c)自该进水口补充水,以使该槽体内部水位上方空间维持在具有一第二气压值的状态,且该第二气压值不小于该第一气压值。
所述溶氧水的给水方法,其中,步骤c)中,自该进水口补充的水量与步骤b)中输出的水量为等量。
所述溶氧水的给水方法,其中,步骤c)中是以一高压泵加压而将一外部水源的水经该进水口导入至该槽体内。
所述溶氧水的给水方法,其中,步骤c)中是设定在关闭该出水口后,该高压泵始启动以进行水的补充作业。
所述溶氧水的给水方法,其中,步骤c)中是设定在开启该出水口的同时,该高压泵同步启动以进行水的补充作业。
所述溶氧水的给水方法,其中,该外部水源的水为溶氧水。
所述溶氧水的给水方法,其中,在步骤c)之后是控制在完成水的补充之后,须经过一延迟时间始能再次开启该出水口。
所述溶氧水的给水方法,其中,在该延迟时间内,自该槽体底部引入纯氧,以确保槽体内溶氧水的含氧量。
所述溶氧水的给水方法,其中,该槽体中具有一留滞单元,该留滞单元用以抑制自槽体底部导入氧气的上升速度。
所述溶氧水的给水方法,其中,该留滞单元包括有复数个隔板以层迭且间隔方式设置于该槽体内部,每一隔板下方形成至少一个交换室,以使氧气与水在该交换室中增加接触溶解时间。
本发明提供的溶氧水的给水方法,在每次取饮时,提供定量的溶氧水,且确保溶氧水的含氧量维持在一定比例。
本发明提供的溶氧水的给水方法,是利用高气压方式控制出水速度,使得溶氧水的出水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溶氧水给水方法所应用的系统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溶氧水给水方法的流程图;以及
图3为一简易示图,说明槽体中设有隔板以留滞氧气。
附图中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0槽体,12进水口,14出水口,16进气口,18排气口,19隔板,19a交换室,20高压泵,30氧气瓶,40控制单元,42电路板,44控制面板,S1第一气压值,S2第二气压值,T通道,W外部水源。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所提供溶氧水的给水方法是在具有一进水口与一出水口的槽体中,利用自槽体底部导入氧气,以及自槽体顶部注入饮用水,复于槽体内的水位下降过程中,使得上升的氧气溶解于水中,据以于该槽体内形成并储存有一定量含氧浓度高的溶氧水,该给水方法包含步骤:
a)控制该槽体内部水位上方空间维持在具有一第一气压值的状态;
b)设定每次开启该出水口时,该槽体内的溶氧水以定量方式输出;
c)自该进水口补充水,以使该槽体内部水位上方空间维持在具有一第二气压值的状态,且该第二气压值不小于该第一气压值。
由此,以确保每次取饮的溶氧水,其含氧量维持在一定比例,以达事半功倍之效。
为能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百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百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7246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不锈钢管的抛光装置
- 下一篇:一种差壳车球双侧压紧夹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