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米加工中自然通风冷却降温专用储米仓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1310071976.3 | 申请日: | 2013-03-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096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22 |
| 发明(设计)人: | 徐在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余庆县银梭米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01F25/14 | 分类号: | A01F25/14;F24F5/00 |
| 代理公司: | 遵义市遵科专利事务所 52102 | 代理人: | 刘学诗 |
| 地址: | 564400 ***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大米 加工 自然通风 冷却 降温 专用 储米仓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粮食加工中的储粮仓库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大米加工中自然通风冷却降温专用储米仓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将稻谷加工成大米的整个工序中,均不采用在中间工序将大米自然通风降温的方法和手段,因此,就不会设置自然通风冷却降温储米库装置,用传统加工大米的工艺方法,碎米率均在5%左右,有的更高,精米率最高达到95%,采用新的加工工艺是将加工过程中从碾米到抛光、分级后大米的温度会升高到32℃以上,到达此温度就会造成碎米率增加,精米率下降,若采用强制降温,碎米率同样不能降低,反而有增高的趋势,为了提高精米率降低碎米率,采用自然通风储存库,将大米通风自然冷却至室温,再进行后续工序的加工,经过多年实践,探索这是一个提高精米率的有效方法,从而降低了碎米率提高了经济效益,每加工一吨大米可增加收益40-45元。
目前为止还未见媒体就大米加工中自然通风冷却降温专用储米库相同或相类似的储米库的报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大米加工中的自然通风冷却降温专用储米仓装置,它的构成包括上输送带、仓体、百页片仓壁、仓底漏斗、阀门、下输送槽。仓体制成正方形或矩形或多边形,每个仓体的容积为20-60吨,仓顶部为开放式,每个仓顶上方设有大米输送带,仓体下端设为仓底漏斗,仓体漏斗底端设有阀门,阀门下方分别设有下输送槽,每个仓体与仓体之间纵横排列组成仓体阵群,每个仓体与仓体之间为一独立单元,之间设有通风间隙,每个仓体四周设有能自然通风的百页片仓壁,百页片间相互交叉叠合片与片之间并留有间隙构成仓壁,每只百页片均向内倾斜50-65°角,能实现大米与外界空气通风接触,降低温度,而又不会使大米从仓库中泄漏出来,从而实现大米最大限度与空气的接触面,达到自然通风降温的目的。
采用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结构简单,造价较低,不耗能源,能有效缓慢降低大米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温升,从而为后续加工提高精米率减少碎米率提供保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大米加工中自然通风冷却降温专用储米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百页片仓壁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输送带、2-仓体、3-百页片仓壁、4-仓底漏斗、5-阀门、6-下输送槽。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所述的大米加工中自然通风冷却降温专用储米仓装置,其具体实施方式再对照附图加以说明:它的构成包括上输送带1、仓体2、百页片仓壁3、仓底漏斗4、阀门5、下输送槽6。仓体2制成正方形或矩形或多边形,每个仓体的容积为20-60吨,仓顶部为开放式,每个仓顶上方设有大米输送带1,仓体2下端设为仓底漏斗4,仓体漏斗4底端设有阀门5,阀门5下方分别设有下输送槽6,每个仓体2与仓体2之间纵横排列组成仓体阵群,每个仓体2与仓体之间为一独立单元,之间设有通风间隙,每个仓体四周设有能自然通风的百页片仓壁,百页片间相互交叉叠合片与片之间并留有间隙构成仓壁,每只百页片均向内倾斜50-65°角,能实现大米与外界空气通风接触,降低温度,而又不会使大米从仓库中泄漏出来,从而实现大米最大限度与空气的接触面,达到自然通风降温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余庆县银梭米业有限公司,未经余庆县银梭米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7197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