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动触点铰合、衔铁铰合、簧片折弯机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71510.3 | 申请日: | 2013-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989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宗斌;李仁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明光市爱福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49/00 | 分类号: | H01H49/00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 代理人: | 余成俊 |
地址: | 2394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触点 衔铁 簧片 折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气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动触点铰合、衔铁铰合、簧片折弯机。
背景技术: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家用电器、通讯设备、汽车等的数量和质量不断提高,这就要求有质量好、性能高的电磁继电器来转换、控制这些产品中的电路。电磁继电器主要由输入部份和输出部份组成。这两部份主要包括线圈、轭铁、铁芯、衔铁、基座,输出端有动和静簧片,当线圈在其引线脚的两端加上一定的电压或电流时,通电线圈就会产生磁通通过铁芯、轭轶、衔铁和一定的工作气隙产生吸引力,从而驱动动簧片接通静簧片来现实电路的通断和转换。
由于目前在继电器的生产过程中,动簧衔铁铰合、动触点铰合以及动簧折弯都是采用手工作业的方式,劳动强度较大,由于在生产过程中人为因素较多,容易造成种种不可控的问题,不良率较高,为企业造成损失,不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触点铰合、衔铁铰合、簧片折弯机,通过将动触点铰合、衔铁铰合、动簧折弯三道工序结合起来,自动上料,分站式作业,以全自动的方式完成这三道工序,避免了因各种人为因素造成的问题,并且提高了工效,利于生产过程的管控,降低生产成本,为企业创造了经济效益。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自动触点铰合、衔铁铰合、簧片折弯机,包括有机台,机台上设置有衔铁料斗、动簧片料斗和触点输送料斗,机台中间转动安装有圆盘,圆盘顶部边沿按圆周分布有八个送料装置,机台上靠近圆盘设置有检测工位,检测工位逆时针方向的机台上设置有衔接动簧片料斗与圆盘的动簧切换抓入组件,动簧切换抓入组件逆时针方向的机台上设置有衔接衔铁料斗与圆盘的衔铁进料组件,检测工作顺时针方向的机台上设置有动簧衔铁铰合组件,动簧衔铁铰合组件顺时针方向的机台上设置有衔接触点输送料斗与圆盘的动触点铆合组件,机台上还设置有动簧折弯组件,动触点铆合组件顺时针方向的机台上设置有衔接动簧折弯组件与圆盘的动簧抓出组件。
所述的一种自动触点铰合、衔铁铰合、簧片折弯机,其特征在于:将动触点铰合、动簧衔铁铰合、动簧折弯三道工序结合起来,分站式作业,以全自动的方式完成三道工序。
本发明的优点是:
本发明通过将动触点铰合、衔铁铰合、动簧折弯三道工序结合起来,自动上料,分站式作业,以全自动的方式完成这三道工序,避免了因各种人为因素造成的问题,并且提高了工效,利于生产过程的管控,降低生产成本,为企业创造了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自动触点铰合、衔铁铰合、簧片折弯机,包括有机台1,机台1上设置有衔铁料斗4、动簧片料斗6和触点输送料斗11,机台1中间转动安装有圆盘2,圆盘2顶部边沿按圆周分布有八个送料装置3,机台1上靠近圆盘2设置有检测料有无的检测工位8,检测工位8逆时针方向的机台1上设置有衔接动簧片料斗6与圆盘2的动簧切换抓入组件7,动簧切换抓入组件7逆时针方向的机台1上设置有衔接衔铁料斗4与圆盘2的衔铁进料组件5,检测工作8顺时针方向的机台1上设置有动簧衔铁铰合组件9,动簧衔铁铰合组件9顺时针方向的机台1上设置有衔接触点输送料斗11与圆盘2的动触点铆合组件10,机台1上还设置有动簧折弯组件13,动触点铆合组件10顺时针方向的机台1上设置有衔接动簧折弯组件13与圆盘2的动簧抓出组件12。
将动触点铰合、动簧衔铁铰合、动簧折弯三道工序结合起来,分站式作业,以全自动的方式完成三道工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明光市爱福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省明光市爱福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7151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由醛肟或醛和羟胺制备一级酰胺的方法
- 下一篇:装料井系统和填料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