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摩托车回转式排气消声器无效
| 申请号: | 201310071398.3 | 申请日: | 2013-03-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478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2 |
| 发明(设计)人: | 庞奎;羊本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1N1/08 | 分类号: | F01N1/08;F01N3/24 |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1 | 代理人: | 谭小容;郭云 |
| 地址: | 400037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摩托车 回转 排气 消声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摩托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排气消声器结构。
背景技术
摩托车排气消声器用于将发动机排出的高温、高压、高速的有毒废气及高分贝噪声通过排气消声器的内部结构进行降温、降压、降速及降低噪声,使得最终排放到大气中的气体及噪声值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是摩托车上的重要零部件之一,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驾乘的舒适性和发动机的功率。
现有的排气消声器通常由排气管和消声器组成,消声器内焊接有多块隔板,将消声筒分割成多个腔体,通过气流的膨胀和压缩,从而使强大的脉动噪声得以衰减,这种结构设置,能有效地衰减噪声,但是由于气流在消声筒内的流通路线较短,其降噪效果仍有待提高,为此,有部分排气消声器采用尾管直径小于发动机排气口直径的方式来提高降噪效果,但又会导致发动机功率降低的负面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降噪效果更好的排气消声器,能大大增长气流在消声筒内的流通路线,提高驾乘的舒适性和发动机的功率。
为此,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摩托车回转式排气消声器,包括排气管(1)、位于排气管(1)左侧的消声器(2),所述消声器(2)包括外筒(21)、尾管(22)、三元催化器(23)和间隔设置在外筒(21)内的隔板(24),所述排气管(1)与三元催化器(23)相连,关键在于:所述隔板(24)共两个,将外筒(21)分割成从右到左依次布置的第一、第二、第三腔室(A、B、C),在所述外筒(21)内还设置有垂直于隔板(24)的第一、第二、第三插管(25、26、27),所述第一插管(25)的进气端位于第三腔室(C)、排气端位于第一腔室(A),所述第二插管(26)的进气端位于第一腔室(A)、排气端位于第三腔室(C),所述第三插管(27)的进气端位于第三腔室(C)、排气端位于第二腔室(B),所述尾管(22)的进气端位于第二腔室(B)、排气端伸出外筒(21)的尾端,所述三元催化器(23)通过弯管(28)与第一插管(25)相连,所述第一插管(25)、第二插管(26)、第三插管(27)、尾管(22)的直径逐渐减小。
工作原理及过程如下:从发动机排气口排出的高温高速气体首先进入排气管,再经过三元催化器转化后,由弯管回转导入第一插管,进入第一腔室,高温压缩气体在第一腔室内进行第一次膨胀后,再经第二插管压缩后回转导入第三腔室进行第二次膨胀,再经第三插管压缩后回转导入第二腔室进行第三次膨胀,最后经尾管压缩后导入大气中。气体每经过一次膨胀,流速降低,强大的脉动噪声得以衰减,之后又被压缩,如此多次突变,声能大大衰弱,从而起到降低排气噪音的作用。
所述三元催化器(23)共两个,串联在一起,在两个三元催化器(23)之间设置有补气管(29),所述补气管(29)一端伸到外筒(21)外。设置两个三元催化器,进一步提高有毒气体的转化率;增设补气管,通过补气管补入新鲜空气,以保证第二节三元催化器的工作效率,使气体排放更加环保。
有益效果:
(1)多次回转的气流路线,增大了气流与管壁的接触时间和接触面积,由于气流与管壁接触摩擦,增大了声能转化为热能的转化率,有利于降低噪声;
(2)多次反复的膨胀和压缩气体,衰减了脉动噪声,增长了气体在消声器内的流通时间,降低了气体的流动速度,其造成的噪声值也相应降低;
(3)由于消声器本身的降噪效果非常好,可将尾管的直径设置成大于或等于发动机排气口的直径,不会影响发动机的功率;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降噪效果显著的特征,并保证了发动机的功率,提高了驾乘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局部剖切视图。
图3为本发明中的气体流向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的摩托车回转式排气消声器,由排气管1和消声器2两部分组成,排气管1位于右侧,消声器2位于排气管1的左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7139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角传动器及转向操纵机构
- 下一篇:气瓶搬运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