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再利用废泥浆的干粉掺和材料及其制造方法及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70708.X | 申请日: | 2013-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218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29 |
发明(设计)人: | 张兴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知兴科贸有限公司;张兴业 |
主分类号: | C04B28/14 | 分类号: | C04B28/14;C04B18/08 |
代理公司: | 上海新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13 | 代理人: | 王敏杰 |
地址: | 200025 上海市黄***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再利用 泥浆 干粉 掺和 材料 及其 制造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再利用废泥浆的干粉掺和材料及其制造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现在地下工程施工和基坑开挖与围护措施执行过程中,有许多废泥浆排放及运出,在处理这些废泥浆时对周边环境的污染和运输过程中的滴漏污染非常严重,倘若应对不当将直接影响工程施工进度,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再利用废泥浆的干粉掺和材料及其制造方法及应用,它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的技术问题,它能对废泥浆进行再利用,且变废为宝,避免了废泥浆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可再利用废泥浆的干粉掺和材料,其特征在于:该材料各组分按照重量百分比的组成为,海藻酸钠1~5%、海带粉1~29%、PC水泥9~30%、磨细粉煤灰15~70%、脱硫石膏粉3~10%、粉末泡化碱1~5%、粉末氯化钙1~3%、塑化粉1~7%和聚氰氨粉1~2%。
一种如上所述的可再利用废泥浆的干粉掺和材料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重量称重器按比例称取各组分,各组分通过输送机输送至混合搅拌风动机进行搅拌混合,混合均匀后送到合成材料桶中。
一种如上所述的可再利用废泥浆的干粉掺和材料的应用,其特征在于:用于处理废泥浆,其工艺步骤是:把废泥浆放置在密闭的大容器内,强喷粉机向大容器内喷入细度为80-100目的干粉掺和材料,并同时与废泥浆搅拌,然后通过5-1200秒的速凝以形成一种建筑用材;每立方米的废泥浆中加入体积比为25%的干粉掺和材料。这种建筑用材可以用于如设施工便道、做压密注浆的浆料或再能够做成轻质的环保泥砖。
一种如上所述的可再利用废泥浆的干粉掺和材料的应用,其特征在于:用于处理湿泥浆,其工艺步骤是:向盛放湿泥浆的密闭容器中通过强喷粉机喷入细度为80-100目的干粉掺和材料,并同时进行高速搅拌;每立方米的湿泥浆中加入体积比为25%的干粉掺和材料。
本发明的干粉掺和材料中各组分所起到的作用是:
1、海藻酸钠作用:能快速凝固废泥浆及吸水作用明显。
2、海带粉(HDF)作用:在含水量极高的泥土中膨胀率高作用显著。
3、普通水泥(PC)作用能在含水较高的泥水中凝固并有足够高的抗压强度。
4、磨细粉煤灰(工业废料)作用是一种在含水土壤中流动性极佳的助吸水粉。
5、脱硫石膏粉作用是在含水很高的土壤中快速固化和吸水,使泥土中含有的水分子快速流失。
6、粉末泡化碱作用与普通水泥混合后能快速凝固和增强早期抗压强度材料。
7、粉末氯化钙作用是与氨或乙醇作用,分别生成CaC12·8NH3和CaC12·4C2H5OH络合物。
8、塑化粉作用是添加后可让微粒分子更均匀散布,因此能增加延展性、弹性及柔韧度。
9、聚氰氨粉作用是不可燃,在常温下性质稳定。与其他原料混配,还可以生产出织物整理剂、皮革柔韧剂、上光剂和抗水剂、橡胶粘合剂、助燃剂、高效水泥减水剂、钢材淡化剂等。
其中:海藻酸钠和粉末氯化钙的两种材料同时组合成多种粉末材料中能起到非常好的协同作用,海藻酸钠是一种高分子的吸水性极好的化学植物材料,在新产品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凝固性材料,而粉末氯化钙在新产品中具有掺骨料作用。有海藻酸钠和粉末氯化钙二中材料掺和成的新产品通过实践试验得到的肯定回答是,使废泥浆变废为宝的根本。
本发明的干粉掺和材料可以与废泥浆中所含有的大量水分子进行作用能够产生一种崭新的物质,该物质能堵漏抗渗,可做施工时便道的充填物。
本发明的干粉掺和材料喷射注入搅拌后会固结含水土壤(湿泥浆),与土共同作用夯实地基基础,为盾构掘进,钻孔灌注桩等其他一切排放废泥浆的施工,会提供有力的保障。
本发明材料在使用过程中阻水抗漏的效果尤其明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制备1000kg干粉掺和材料,包括,海藻酸钠10kg、海带粉10kg、PC水泥210kg、磨细粉煤灰700kg、脱硫石膏粉30kg、粉末泡化碱10kg、粉末氯化钙10kg、塑化粉10kg和聚氰氨粉10k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知兴科贸有限公司;张兴业,未经上海知兴科贸有限公司;张兴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7070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