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保温隔热纤维及由该纤维制成的纺织品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69899.8 | 申请日: | 2013-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609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9 |
发明(设计)人: | 毛盈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毛盈军 |
主分类号: | D01F1/10 | 分类号: | D01F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正理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7 | 代理人: | 张文祎 |
地址: | 315012 浙江省宁波市海***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保温 隔热 纤维 制成 纺织品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纺织纤维及纺织品,特别是涉及一种保温隔热纤维及由该纤维制成的纺织品。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绝大多数传统纺织纤维及纺织品的保温是通过增加纤维的用量以及提高纤维纺织品的厚度和重量来提高其保温性能的;例如,目前市场销售的主流保暖内衣均具有重量较大、厚度较厚的问题,在穿着的舒适性方面,具有难以弥补的缺陷。
另外,也有部分现有技术采用了蓄热材料来提高纤维纺织品的保温性。所谓蓄热材料就是一种能够储存热能的新型化学材料。它在特定的温度下发生物相变化,并伴随着吸收或放出热量,可用来控制周围环境的温度,或用以储存热能。其原理和技术方案与保温隔热具有显著的差异性;例如,吸湿发热纤维便是其中一种。吸湿发热纤维具有良好的吸湿性,能将人体排出的水分子的动能转化为热能,从而提高体感温度,由于温度的升高又使得排出的水汽更易蒸发掉。
但是,吸湿发热纤维对纺织品保温性的提高也比较有限,同时,该种纤维的成本也较为高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保温性更好、成本更加低廉、并且方便制造、易于产业化实施的保温隔热纤维及由该纤维制成的纺织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保温隔热纤维,在常规纺织纤维中添加占常规纺织纤维总重量0.1~3%重量份的纳米单元提高纤维的保温率,所述纳米单元包括300~8000纳米的微粒子,所述的微粒子包括Al、Zn、Sb、Na、Fe、Si中任意两种或多种的混合物。
优选地,所述常规纺织纤维包括化学纤维,所述的化学纤维包括人造纤维和/或合成纤维。
更优选地,包括占总重量1.5~3%重量份的300~4000纳米的微粒子。
进一步,在所述的纳米单元中,所述微粒子包括300~500重量单元的Al和30~100重量单元的Na,或者30~500重量单元的Sb和10~500重量单元的Fe,或者100~1000重量单元的Zn和50~3000重量单元的Si中至少一组的混合物。
优选地,所述保温隔热纤维包括占总重量0.1~1.5%重量份的4000~8000纳米的微粒子。
更优选地,在所述的纳米单元中,所述微粒子包括300~500重量单元的Al和10~500重量单元的Fe,或者100~1000重量单元的Zn和30~100重量单元的Na,或者30~500重量单元的Sb和50~3000重量单元的Si中至少一组的混合物。
进一步,在所述的纳米单元中,所述的微粒子还包括50~100重量单元的K、100~500重量单元的Sn和50~100重量单元的S。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温隔热的纺织品,该纺织品至少包括部分上述的保温隔热纤维。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有纳米单元的纤维在制备保暖纺织品中的应用,所述含有纳米单元的纤维为上述任意的保温隔热纤维。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优点是:
由于本发明在常规纺织纤维中加入了一定比例的300~8000纳米微粒子纳米单元,使得本发明的纤维在对比相同克重和织法的纺织品时,能够大幅提高纺织品的保温性和克罗值,并且本发明相对于现有的保温纤维而言,具有制造成本较低、制造工艺简单、易于工业化生产等等优点。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检测结果的保温率对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参见表1和图1,其中示出本发明一种保温隔热纤维保温效果的检测实施例。
(1)检测名称:保温性实验
(2)实验目的:对纤维制品及面料对保温性进行测试,为了提高制品及面料的保温性,将对纤维之间注入不易传热的空气,来抑制其散热。
(3)实验方法:以“JIS L1096织物及编物的生地实验方法”为基础而进行的实验。使用保温性实验机,设定一定温度(36±0.5℃)热板和实验片为一组;2小时后,求出实验片所放散的热量a。另外,再求出实验片不与热板配组的状态下,经过2小时后放散出的热量b,按下式算出保温率(%):
保温率(%)=(1-a/b)×100
(4)检测单位:日本法定检测机构——一般财团法人BOKEN纺检品质评价机构东部事业所
(5)检测样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毛盈军,未经毛盈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6989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