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069617.4 | 申请日: | 2013-03-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998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15 |
| 发明(设计)人: | 周阳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希尔天然药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K36/718 | 分类号: | A61K36/718;A61P3/10 |
| 代理公司: |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3113 | 代理人: | 卢宏 |
| 地址: | 425000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药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用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制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降糖作用的含桑白皮、葫芦巴、黄连的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和用途。
背景技术
糖尿病是一种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长期共同作用所导致的慢性、全身性、代谢性疾病,以血浆葡萄糖水平增高为特征,主要是因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障碍引起的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而影响正常生理活动的一种疾病。
糖尿病若久治不愈,病情控制不好容易发生急、慢性并发症,波及全身各个器官、组织,危害极大。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有低血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糖尿病乳酸酸中毒。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主要是大血管及微血管病变,其中心血管疾病、肾病、糖尿病足、糖尿病眼病、多种感染微、循环障碍等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严重威胁着糖尿病患者的生命安全。有关调查数据显示;在糖尿病患者中,并发心脑血管病的几率是26%,外周神经疾病的几率是17.8%,眼部疾病是14.8%,肾脏病的几率是10.6%。
糖尿病目前仍无根治药物,临床所用的治疗II型糖尿病的口服降糖药物根据作用机制的不同,可以分为促进胰岛素分泌剂的药物(磺脲类药物、格列奈类药物)、促进胰岛素作用的药物(双胍类药物、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和减少葡萄糖肠道内吸收速度的药物(a-糖苷酶抑制剂)。在几类口服降糖药中,磺脲类药物的降糖作用最强,目前被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制定的糖尿病指南推荐为控制II型糖尿病病友高血糖的主要用药。目前在我国上市的磺脲类药物主要为格列本脲、格列美脲、格列吡嗪、格列喹酮和格列齐特。磺脲类药物主要药理作用是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体内的胰岛素水平。磺脲类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低血糖反应,还可以导致体重增加,还有其他少见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肝功能异常、白细胞减少、贫血、血小板减少、皮疹等。
化学药物的降糖效果明显,但长期服用易出现不良反应,诱发多种并发症,有时也会出现药物失效的情况,磺脲类药物多发生继发性失效。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中药在控制血糖及防治糖尿病并发症的出现及加重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糖尿病,中医称之为“消渴”,即消瘦烦渴之意,主要病变部位在肺、胃、肾,现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机理,一是通过综合调节作用,补五脏,益精气,祛疲血,标本同治,使体内的阴阳失调、气血紊乱、脏腑功能虚弱恢复正常;二是中药有明确的降糖作用。我国具有丰富的中药资源和应用经验,目前已被证实有降糖作用的中药达70余种。中药降糖的机制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促进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抑制胰高糖素的分泌;提高胰岛素受体结合力和数目,改善胰岛素受体后效应;抑制糖异生,促进葡萄糖利用,延缓肠道葡萄糖的吸收。中国药材资源丰富,从糖和蛋白质的消化、吸收、代谢途径入手,以现代医学理论解释中医机理,开发安全可靠,有效成分明确,作用靶标清晰的天然降糖药物提供一条新的途径。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基于现代病理分子机制和传统中医理论结合的原则,旨在提供一种用于预防和治疗糖尿病的中药组合物。该中药组合物由桑白皮、葫芦巴、黄连三种中药组成,利用三种不同降糖机制的药物成分组合,起协同降血糖作用,降糖作用明显。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中药组合物,它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混合后,经过水提得提取液;提取液用加入质量浓度为5%-50%的石灰乳,摇匀后,再加入乙醇沉淀,使乙醇的质量终浓度为 40%-80%,离心分离,取上清液;上清液通过阳离子交换树脂吸附,用质量浓度为 0.20%-5.0%的氨水洗脱、收集氨水洗脱液,浓缩干燥后得到的提取物:
桑白皮 6-12份;
葫芦巴种子 3-6份;
黄连 3-6份。
所述原料的重量份组成优选为:
桑白皮 6-9份;
葫芦巴种子 3-4.5份;
黄连 3-4.5份。
所述原料的重量份组成更优选为:
桑白皮 6份;
葫芦巴种子 3份;
黄连 3份。
所述黄连优选为川黄连。
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剂型包括散剂、颗粒剂、片剂或胶囊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希尔天然药业有限公司,未经湖南希尔天然药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6961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零中频接收机及其直流泄漏抑制方法
- 下一篇:抗静电聚合物共混组合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