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注塑成型的家具辅料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69117.0 | 申请日: | 2013-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852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8 |
发明(设计)人: | 李奇继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奇继 |
主分类号: | B29C45/00 | 分类号: | B29C45/00;B29L31/44 |
代理公司: | 成都顶峰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4 | 代理人: | 李崧岩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双***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注塑 成型 家具 辅料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家具辅料的制作方法,具体的讲,是涉及一种基于注塑成型的家具辅料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家具辅料,通常是指家具在安装或使用过程中用到的能够提供一定额外功能的装饰性配件,例如,床头床尾、衣柜顶帽、妆台镜框、餐桌腿、茶几脚等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居家装饰和家具的美观性有了较高的要求,所购买的家具不仅要具有坚固耐用的基本特性,而且对其外形、图案的装饰风格更是要求符合室内整体装修的风格,由此也衍生出了如中式、欧式、韩式、法式等不同类型的装饰风格,其外形、图案通常都较为复杂。
传统的木制家具为表现其整体装饰风格,通常是采用雕刻的加工方式,以在家具外表面形成不同的花纹图案,虽然能够在坚固度和美观性上达到用户的需求,但是其对木制原料的用量要求也非常巨大,同时对于较为复杂的图案雕刻难度较大,是造成了木制家具成品价格高昂的主要原因。
随着技术的发展进步,在家具制作加工领域出现了一种新的方式,即先采用如木材或金属等坚固的材料制作家具的主体结构,保证其牢固度,然后单独制作外挂式装饰部件或功能部件,即家具辅料,再将家具辅料连接到家具的主体结构上,提高家具的美观性。
而现有的家具辅料制作方法通常是采用PU发泡技术制作,具体来讲,其生产工艺流程为制作模具——发泡成型——对成型后的产品打磨——批灰——喷漆。上述工艺的缺点在于:PU发泡成型后的家具辅料表面毛刺和孔洞较多,必须要进行打磨和批灰的后续工序处理才能够进行喷漆操作,其中,打磨工序主要是将其表面的毛刺磨平,批灰工序主要是将其表面的孔洞坑洼填平,以保证家具辅料表面的平整性,而喷漆则主要用于保护内部材料和提高美观性,由此造成了现有家具辅料制作工艺较为复杂,耗工耗时,生产成本较高。
另外,经实践表明,由该工艺制作的家具辅料仅能起到装饰作用,其硬度并不够好,在搬移过程中稍有碰撞便很容易使其表面凹陷,影响美观度,无法生产一些需要提供一定支撑力的家具辅料部件,如餐桌腿、餐椅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注塑成型的家具辅料制作方法,解决目前家具辅料制作工艺较为复杂导致耗工耗时、生产成本较高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注塑成型的家具辅料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家具辅料的形状制作相应的模具;
(2)使用注塑机对模具进行注塑成型;
(3)在成型后的家具辅料表面喷漆。
其中,所述步骤(2)中注塑成型的材料为ABS树脂、PE塑料、PP塑料或玻璃钢。在本行业内,PE塑料为聚乙烯塑料,PP塑料为聚丙烯塑料。
具体来讲,所述步骤(2)中成型后的家具辅料呈空心状。
为了提高家具辅料的美观性,在所述步骤(3)中进行喷漆前,使用封板封闭空心状家具辅料的开口部分。
进一步地,所述封板的形状与空心状家具辅料的开口部分的大小和形状均相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利用注塑成型技术对家具辅料进行造型、成型,成型后的家具辅料半成品表面光滑、无坑洼孔洞,可直接进行后续的喷漆工序,无需打磨和批灰工序,简化了现有工艺的步骤,缩短了家具辅料的加工时间,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并且本发明实施方便,适合推广应用。
(2)现有的通过PU发泡技术制作的家具辅料为聚酯材料,容易燃烧,且燃烧将产生有毒气体,污染环境,十分不环保,而本发明中注塑成型采用的ABS树脂、PE塑料、PP塑料或玻璃钢材料本身无毒,阻燃效果良好,更加环保,即使发生火灾也不会产生毒气,不会污染环境,而且制成的家具辅料硬度更高,能够提供一定的支撑力,便于生产设计更多类型的家具辅料。
(3)本发明采用的注塑成型技术一方面能够通过改变材料提高其制成的家具辅料的硬度和强度,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模具对家具辅料的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在达到一定硬度和强度的情况下减少注塑材料的用量,节约材料成本,比如将家具辅料设计为空心状结构,利用其内设计的加强筋或图案轮廓的形状保证其牢固的结构,不仅节约了材料,而且使制成的家具辅料的重量更轻,更便于搬运、组装等后续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奇继,未经李奇继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6911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织机投纱故障自动处理系统
- 下一篇:纺织机械钢令跑道窥视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