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状态切换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68680.6 | 申请日: | 2013-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1652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12 |
发明(设计)人: | 赖俊羽 | 申请(专利权)人: |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M1/725 | 分类号: | H04M1/725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11105 | 代理人: | 史新宏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状态 切换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指一种状态切换方法,尤指一种可在收到启动飞航模式的一请求后一特定期间,再关闭调制解调器电源,以在频繁切换启动及解除飞航模式(开启无线及关闭无线)时,节省读取及加载无线电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映像的时间。
背景技术
现今移动电话已被广泛的使用,在某些情况下,使用者可能意图将移动电话的状态快速切换(为了开启无线及关闭无线,而启动及解除飞航模式),在系统中,由于移动电话的单一状态改变可能需要许多步骤与程序,故等待状态改变完成相当耗时。
举例来说,易失性存储器(Volatile memory)只在存储器芯片有电源供应时保存数据,当电源关闭时,数据便遗失。如易失性存储器应用于无线通讯系统中,当电源关闭时,无线电映像之便遗失。为了省电的考虑,已知设计在启动飞航模式(即关闭无线)后,将会直接关闭调制解调器电源,导致所有调制解调器数据遗失。因此,当接受到解除飞航模式(即开启无线)的请求时,在开启无线的程序中,需将包含调制解调器数据的无线电映像由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即与非门闪存,NAND Flash)重新读取及加载至易失性存储器,此法相当耗时。
在此情况下,随着无线电映像的大小增加,且飞航模式切换频繁于启动及解除之间,耗时问题变的更加严重。有鉴于此,已知技术实有改进的必要。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主要提供一种可在收到启动飞航模式的一请求后,持续地维持飞航模式于初始解除状态,以在频繁切换启动及解除飞航模式(开启无线电及关闭无线电)时,节省读取及加载无线电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映像的时间。
本发明揭露一种状态切换方法,用于一移动装置,该状态切换方法包含有接收用来使该移动装置的一无线电功能由一第一状态切换至一第二状态的一第一请求;在一特定期间内,维持该无线电功能于该第一状态;在该特定期间内,若未接收到用来使该移动装置的该无线电功能由该第二状态切换至该第一状态的一第二请求,则将该无线电功能切换至该第二状态;以及在该特定期间内,若接收到用来使该移动装置的该无线电功能由该第二状态切换至该第一状态的该第二请求,则保持该无线电功能于该第一状态。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移动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一已知关闭飞航模式流程的流程图。
图3为一已知开启飞航模式流程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际例一状态切换流程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际例一状态切换流程的流程图。
[标号说明]
10 移动装置 101 应用处理器
103、107 随机存取存储器 105 调制解调器处理器
109 与非门闪存 111 无线模块
20、30、40、50 流程
201、203、205、207、209、211、301、303、305、307、401、403、405、407、411、501、503、505、507、509、511、513 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1,图1为一移动装置10的示意图。移动装置10包含有一应用处理器101、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103、107、一调制解调器处理器105、一与非门闪存(NAND Flash)109及一无线模块111。详细来说,应用处理器101执行操作系统及使用者层级应用。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映像基本上包括操作系统与应用的数字码,并最初储存于与非门闪存109。由于与非门闪存109为一区块装置(block device),应用处理器101不能直接执行软件程序,故数字码需读取及加载至随机存取存储器103中才能执行。当移动装置10开机时,应用只读存储器映像被读取及加载至随机存取存储器103,以执行并唤醒操作系统及使用者层级应用。有时储存于与非门闪存109的数字码可能经过压缩,故在执行前需先将该数字码解压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6868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