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治疗红斑狼疮的龙葵果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65771.4 | 申请日: | 2013-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819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03 |
发明(设计)人: | 许翠萍;郭庆华;李诗标;孙志芳;苏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康众医药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6/81 | 分类号: | A61K36/81;A61K36/899;A61K36/815;A61P37/02;A61P19/04;A61K13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014 山东省济南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治疗 红斑狼疮 龙葵果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药品,特别涉及一种治疗红斑狼疮的龙葵果制备的药品,属医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龙葵Solanum nigrumL.系茄科(Solanaceace)茄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别名野葡萄、老鸦眼睛草、苦菜、苦葵。龙葵全草入药,味苦、性寒、微甘,有小毒,归肺、胃、膀胱经,有清热解毒、活血散瘀、利水消肿、止咳祛痰的功效。用于疮痈肿毒,跌打扭伤,慢性气管炎,急性肾炎,皮肤湿疹,小便不利,老年性慢性气管炎,白带过多,前列腺炎,痢疾等疾病。龙葵及其复方制剂在临床上被广泛用于治疗各类肿瘤,被中医学列为十大抗肿瘤中草药之一,其抗肿瘤作用引起了研究人员的重视,并成为了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
经过长期的研究我们发现,龙葵果治疗红斑狼疮有较好的疗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用龙葵果在制备治疗红斑狼疮药物中的应用。
龙葵果在制备治疗红斑狼疮药物中的应用,所制备的药物含有龙葵果。
本发明所述的龙葵果在制备治疗红斑狼疮药物中的应用,特征是所制备的药物由单一味龙葵果制备。
本发明所述的龙葵果在制备治疗红斑狼疮药物中的应用,特征是龙葵果直接服用。
本发明所述的龙葵果在制备治疗红斑狼疮药物中的应用,特征是龙葵果直接粉碎,制成散剂服用。
本发明所述的龙葵果在制备治疗红斑狼疮药物中的应用,特征是所述的药物含有龙葵果提取物。
本发明所述的龙葵果在制备治疗红斑狼疮药物中的应用,特征是所述的药物由单一味龙葵果提取物制备。
本发明所述的龙葵果在制备治疗红斑狼疮药物中的应用,特征是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一步加入其他中药原料制备。
本发明所述的龙葵果在制备治疗红斑狼疮药物中的应用,是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采用中药制剂常规方法制备成任何可药用的制剂。例如,将龙葵果粉碎,制成散剂冲服;将龙葵果通过进一步提取,提取物加入辅料制成片剂、胶囊剂、颗粒剂、丸剂,但这并不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上述的提取可以通过加热水提取、低温提取;用水、乙醇、甲醇或它们的溶液回流提取、浸渍、渗漉。
至此完成了本发明,本发明所述的龙葵制备的药物,治疗红斑狼疮疗效显著,以下临床试验进一步阐述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一般资料:36例红斑狼疮患者,其中系统性红斑狼疮29例,慢性盘状红斑狼疮7例;女性27例,男性9例;年龄在19-45岁之间。
2、治疗方法:取龙葵果,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加水8倍量,煎煮2小时,第二次加水8倍量,煎煮1小时,合并药液,药液滤过,取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60℃)时,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到75%,沉淀,静置36小时,吸取上清液,回收乙醇,浓缩,干燥,粉碎;得龙葵果提取物。
取龙葵果提取物,加入羧甲基淀粉钠,淀粉糊制粒,干燥,整理,加入滑石粉适量,混匀,压片。每片相当于龙葵2g。用于治疗红斑狼疮的患者,每次3片,每日3次。3个月为1疗程。
3、观察项目
3.1 临床症状变化情况 观面部红斑、口腔溃疡、关节炎、发热、血管炎等 5 项临床症状变化,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各观察记录一次。
3.2 实验室指标 血常规: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血沉;抗核抗体;免疫学指标:免疫球蛋白G(IgG);补体C3、C4;蛋白尿指标:24h尿蛋白定量。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各观察记录1次。
4、疗效评定
临床缓解:治疗后主症消失,主要化验指标恢复正常;显效:治疗后主症好转,主要化验指标趋于正常;有效:治疗后主症有所改善,主要化验指标数值有所下降;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
5、治疗结果:治疗1-2个疗程, 36例中临床缓解23例,有效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6.1%。其中系统性红斑狼疮29例,临床缓解17例,有效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4%;慢性盘状型红斑狼疮7例,临床缓解6例,有效1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取龙葵果(干幼果),口服,治疗红斑狼疮,每次6g,每天3次。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康众医药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未经济南康众医药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6577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荷丹制剂的减肥作用
- 下一篇:一种从浒苔中获得有效物质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