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晶体振荡电路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065025.5 | 申请日: | 2013-02-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520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2 |
| 发明(设计)人: | 王万斌;韦欣荣;舒卫平;曹锦;李鸿斌;张宏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
| 主分类号: | H03L3/00 | 分类号: | H03L3/00;H03L5/02;H03F3/26 |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天科技专利中心 11009 | 代理人: | 安丽 |
| 地址: | 10009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晶体 振荡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晶体振荡电路。
背景技术
晶体振荡电路是各种电子设备电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晶体激励功率设计的好坏对设备的可靠性影响很大,由于晶体激励功率的选取涉及的参数较多,不同参数的选取对现有的晶体振荡电路若设计不当会导致晶体激励功率不足或过大,不能满足晶体起振的条件,使晶体不起振或间歇停振。
现有的电容三点式晶体振荡电路在设计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不足:
(1)与晶体串联的电容值太小,导致晶体激励功率不够,从而使晶体不起振或起振后又间歇停振;
(2)晶体振荡电路的输出负载较大,带负载能力不强。
(3)三极管基极的直流电压会影响晶体振荡电路的稳定性。
(4)晶体振荡电路的波形差,晶体振荡电路的静态工作点选取不合适。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针对现有的电容三点式晶体振荡电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可靠起振的晶体振荡电路从而保证晶体振荡电路稳定可靠地工作。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晶体振荡电路,包括振荡级电路、直流负反馈电路、推挽放大电路;振荡级电路产生振荡信号并输出至直流负反馈电路;直流负反馈电路对振荡级电路的振荡信号进行幅度控制,并反馈给振荡级电路;振荡级电路再将幅度控制后的振荡信号经直流负反馈电路输出至推挽放大电路;推挽放大电路为后级放大电路,将输入进来的幅度控制后的振荡信号进行放大后输出到外部;所述的振荡级电路包括晶体G1、三级管V1、三极管V2、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电容C6、电容C11、电容C12、电容C13、电容C14、电容C15、电容C20、电感L1、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所述的直流负反馈电路包括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容C7、电容C8、电容C18、电容C19、三极管V3、稳压二极管D1;所述的推挽放大电路包括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5、电阻R16、电阻R17、电阻R18、电阻R19、电容C9、电容C10、电容C16、电容C17、三极管V4、三极管V5、电感L2;
振荡级电路中晶体G1的一端与电容C2、电容C3的公共端相连,电容C2、电容C3的另一公共端接地;晶体G1的另一端与电容C1的一端相连,电容C1的另一端与三极管V1的基极相连;电容C4的一端与三极管V1的基极相连,电容C4的另一端与电容C5的一端相连,电容C5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1的一端与三极管V1的基极相连,电阻R1的另一端与直流负反馈电路中的三极管V3的集电极相连,电阻R2的一端与三极管V1的发射级相连,电容C20的一端接地,电容C20的另一端与电阻R1、直流负反馈电路三极管V3的集电极的公共端相连;电阻R2的另一端与电阻R3相连,电阻R3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2、电阻R3的公共端与电容C4、电容C5的公共端相连,电容C6的一端与电阻R5的一端相连,电容C6的另一端与电阻R2、电阻R3的公共端相连,电阻R5的另一端与三极管V2的基极相连;三极管V1的集电极与电感L1的一端相连,电感L1的另一端与电容C13的一端相连,电容C13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12的一端与电感L1、三极管V1的集电极的公共端相连,电容C12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11的一端与电感L1、三极管V1的集电极的公共端相连,电容C11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4的一端与电感L1、电容C13的公共端相连,电阻R4的另一端与三极管V2的基极相连,电阻R6的一端与三极管V2的基极相连,电阻R6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14的一端与电阻R4、电感L1的公共端相连,电容C14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15的一端与三极管V2的集电极相连,电容C15的另一端接地;三极管V2的集电极与电容C14、电容C15的公共端相连,三极管V2的发射极与电阻R7的一端相连,电阻R7的另一端接地;三极管V2的发射极与电阻R7的公共端作为振荡级电路的输出端,输出给直流负反馈电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未经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6502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双向使用的分隔式饮料盒
- 下一篇:一种药片自动计数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