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碳/碳复合材料与镍基高温合金的部分瞬间液相连接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064825.5 | 申请日: | 2013-03-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835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03 |
| 发明(设计)人: | 史小红;张鑫;卢棉花;李贺军;李克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工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4B37/02 | 分类号: | C04B37/02 |
| 代理公司: | 西北工业大学专利中心 61204 | 代理人: | 王鲜凯 |
| 地址: | 71007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材料 高温 合金 部分 瞬间 相连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异种材料的连接方法,具体为碳/碳复合材料与镍基高温合金的连接方法。
背景技术
碳/碳复合材料是一种战略性的高温结构材料,具有低密度、高比强度、低膨胀系数、良好的高温性能、抗烧蚀、耐腐蚀等有优异性能,在航空、航天、汽车及核能等领域有广阔应用。但是,由于碳/碳复合材料自身的脆性、难以加工成复杂部件且生产成本高,限制了其应用。因此,有必要将碳/碳复合材料与金属进行连接,以同时发挥两者的性能优势,从而节约材料、降低成本。镍基高温合金被称为发动机的心脏,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工业。镍基高温合金的工作温度为900℃左右,目前在航空、航天工业中主要应用于涡轮发动机的高温部件,如燃烧室的火焰筒、点火器、叶片、壳体及涡轮燃气导管等。
目前,关于碳/碳复合材料与镍基高温合金连接的研究并不多,所用连接方法有钎焊、粘接、扩散焊。碳/碳复合材料与镍基高温合金连接的难度在于:(1)两者的物理化学性质相差大、相容性差、界面结合差,碳/碳复合材料的界面难以润湿;(2)两者在焊接过程中产生的热应力很大,从而削弱了接头的性能。
文献1“C/C复合材料与镍基高温合金连接接头的力学性能和微观结构,郭领军,郭琛,李贺军,李克智。稀有材料与工程,2011,40(1):111-114”提出一种碳/碳复合材料与镍基高温合金连接的热压连接方法,该方法的连接压力大,,其剪切强度最高仅为12.6MPa。
文献2“钨酚醛树脂连接炭/炭复合材料的工艺研究,席琛,李贺军,李克智。炭素技术,2005,24(2):17-20”提出一种碳/碳复合材料的粘接连接方法,所得接头的强度可达16.1MPa,但其高温性能差、使用温度低且强度分散。
文献3“碳/碳复合材料与镍基高温合金K24的钎焊研究,王林,王开坤,郭伟,朱颖,曲平,康慧,赖庆林。第十六次全国焊接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提出一种碳/碳复合材料与镍基高温合金的钎焊方法,该方法工艺简单,但对钎料要求较高,且所得接头的强度不高。
部分瞬间液相连接法结合了扩散焊与钎焊的优势,连接温度低、需要的压力很小甚至不需要压力、工艺简单且接头的机械性能较好。本发明所用的部分瞬间液相连接法,以软金属为中间层,在一定温度产生液相润湿母材表面填充毛细间隙,形成致密的连接界面,同时有效缓解热应力,从而提高接头的剪切性能。
发明内容
为解决碳/碳复合材料与镍基高温合金难以连接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碳/碳复合材料与镍基高温合金的部分瞬间液相连接方法。
一种碳/碳复合材料与镍基高温合金的部分瞬间液相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步骤1:采用无水乙醇清洗碳/碳复合材料和镍基高温合金的连接面,在80~120℃的烘箱中烘干;
步骤2:将厚度为30μm的Ti箔和Ni箔的表面氧化膜打磨掉并清洗,将厚度为400μm的Cu箔进行酸洗,对所有箔片进行干燥;
步骤3:将箔片按Ti箔/Ni箔/Cu箔/Ni箔的顺序置于碳/碳复合材料的待连接面上,再将待连接的镍基高温合金放置在镍箔上,形成碳/碳复合材料/Ti箔/Ni箔/Cu箔/Ni箔/镍基高温合金的夹心结构,然后固定此结构并将其置于真空热压炉中,抽真空使得真空热压炉炉膛中的真空度低于10-2Pa;
步骤4:以10~15℃/min的升温速度,将真空热压炉炉膛温度由室温升到850℃并保温30min,进行第一次部分瞬间液相连接,实现金属界面间的连接;
步骤5:再以4~8℃/min的升温速度继续升温到890~1030℃,然后保温25~40min进行第二次部分瞬间液相连接,实现碳/碳复合材料与中间层的连接;
步骤6:以2~5℃/min的降温速度程序降温到600℃,然后让真空热压炉自然冷却至室温。
在步骤3置于真空热压炉后抽真空之前,先行预热。
所述预热时间为50min。
在步骤3抽真空使得真空热压炉炉膛中的真空度低于10-2Pa时保真空60min。
所述步骤4:以10~15℃/min的升温速度,当温度升到800℃时,进行加压5min,所施加压力为4.5MPa,加压完毕后将压力释放为0MPa;将真空热压炉炉膛温度由室温升到850℃并保温30min,进行第一次部分瞬间液相连接,实现金属界面间的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工业大学,未经西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6482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