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电机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64650.8 | 申请日: | 2013-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518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2 |
发明(设计)人: | 张岳峰;杨雯;张孟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孟荣 |
主分类号: | H02K5/16 | 分类号: | H02K5/16;H02K5/14;H02K5/20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维益专利事务所 32211 | 代理人: | 王凌霄 |
地址: | 213161 江苏省常州市常***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电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电机。
背景技术
传统的电机外体全部采用金属件,重量大,零部件全部采用冲压、拉伸压延、车加工等制作独立的零部件,其要通过大量的加工工序及工步来完成,造成积累误差大,该电机有每个独立零部件组装而成,通过大量的装配工序及工步和工装设备来完成各个分总成,造成积累误差大,质量一致性差,作业员工劳动力强度增大,而且再有各个分总成通过大量的工序工步及工装设备组装成总成电机,造成多次积累误差及大量工装设备的投入等缺点,特别是该电机机壳是金属冲压拉延件,同心度差,电机装配后漏磁率偏高,使电机的有效输出工率降低,无效功率增大而使电机温度升高,由于温度的升高使电机无效功率不断的增大及电机无自动散热功能而使电机的温度和无效功效周而复始地升高和增大,使电机的寿命降低等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现有的电机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改进的新型电机。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电机,包括端盖和与端盖连接的机壳,端盖:所述的端盖上设置有输出轴孔,输出轴孔内设置有与端盖为一体结构的含油轴承,含油轴承后端内孔内设置有油槽,然后再压入第二个含油轴承,所述的端盖上还设置有与端盖为一体结构的中间轴,端盖下端设置有刷架板,端盖上位于刷架板处还设置有散热透气孔,所述的散热透气孔内设置有风门式橡胶件,电机运转时自动向外排风口向外排热,电机静态时能自动关闭排风口,确保电机的封闭防水性能。
机壳:所述的机壳内壁上设置有一圈与内壁贴合的精密钢管,内壁上还对称设置有两个磁瓦定位固定块,机壳与磁瓦装配时仅需少量的胶水直接圧入即时可用的优点,省去了胶磁瓦的工装设备和S弹簧片及大量的胶水凝固时间,同时降低了作业员工的工时,使成本大为降低和确保了胶磁瓦的一次合格率为百分之百,所述的机壳上设置有后端盖,后端盖上设置有散热口,所述的散热口内设置有风门式橡胶件,功能和原理和上述端盖上的散热透气孔一样。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的端盖上设置有导柱,机壳上设置有与所述导柱位置对应的导柱孔,端盖和机壳在安装时通过导柱和导柱孔定位,电机装配通过导柱导孔及相口的双重保障,提高了电机同心度的有效控制,确保了电机的有效输出功率及各项技术参数的一致性;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的刷架板上设置有与刷架板为一体结构的电容盒、电感盒、保护器盒和电刷盒,减少了许多零部件,极大地降低了零部件成本及生产组装成本,完全实行了产品模块化,提高了产品的精度及产品的整体质量;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的端盖上设置有第一转子轴孔,机壳上设置有第二转子轴孔,所述的第一转子轴孔和第二转子轴孔均为与相应含油轴承配合的涨缩孔,克服了传统电机端盖、含油轴承各个独立零部件分散组装而成的全部缺点,从而减少了许多零部件,及大地降低了零部件成本及生产组装成本,完全实行了产品简易化,含油轴承性能灵活化,提高了产品的精度及产品整体的质量;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的端盖上设置有上钳位调节装置,所述机壳上设置有下钳位调节装置,消除了磁瓦偏离中心使电机窜动的影响,形成电机运行时双重钳位的功能,使电机性能更稳定,更可靠;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的端盖和机壳为一次性注塑成型,减少了加工工艺及整体重量轻,同时由于釆用了非金属件具备了能百分之百的反漏磁功能,提高了电机的有效输出功率,机壳一体化保证了同心度的同时提升了产品质量的一致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克服了传统电机的种种缺点,大量采用模块化、并有自动散热、自动排风、自动封闭、防漏磁提功效的功能,本电机的优点是:1、大量采用模块化装配简捷,体积小。2、大量采用非金属材料重量轻、防漏磁效率高、功率大。3、具有自动散热、降低转子逆向风速阻抗,提高有效输出功率,质量更稳定,更可靠。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端盖上输出轴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端盖上中间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中刷架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中机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中机壳内磁瓦定位固定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中机壳后端盖上散热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中端盖和机壳上导柱、导柱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中端盖上第一转子轴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中上下钳位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孟荣,未经张孟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6465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U盘
- 下一篇:一种汽车灯盖的密封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