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转位钻镗倒角复合刀具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64479.0 | 申请日: | 2013-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211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29 |
发明(设计)人: | 徐兴智;张光普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东风农机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B51/08 | 分类号: | B23B51/08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维益专利事务所 32211 | 代理人: | 贾海芬 |
地址: | 21301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转位钻镗 倒角 复合 刀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转位钻镗倒角复合刀具,属于复合刀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硬度为30HRC左右的钢件上加工8级精度的孔,通常采用钻孔和镗孔两道工序加工,最后需要在孔口处进行倒角。
目前对8级精度的孔的中工,一种是通过普通高速钢钻头在加工中心或钻床上进行钻孔和扩孔后,再用镗刀进行镗孔和倒角加工。虽然这种刀具便宜,但高速钢钻头不耐磨,使用寿命短,刀具消耗大,需要经常更换刀具,因此加工成本高,加工效率很低。另一种是采用浅孔钻复合刀具,刀杆端部分别安装有内刃刀片和外刃刀片,在高刚性的加工中心或组合机床上通过浅孔钻复合刀具在钢件上先钻通孔,再用精镗刀片进行镗孔。虽然浅孔钻刀具使用方便,而且加工效率更高,但还是需要将钻孔和镗孔分为两道工序,并分别加工,一方面增加了刀具的调试时间,而且两次加工还存在着无法保证加工质量稳定性的问题,且不能进一步提高加工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紧凑,加工质量稳定,能进一步提高加工效率的可转位钻镗倒角复合刀具。
本发明为达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转位钻镗倒角复合刀具,包括刀杆、内刃刀片和外刃刀片,刀杆位于轴肩后部设有与刀座连接的刀柄、前部设有内刃排屑槽和外刃排屑槽,内刃刀片安装在内刃排屑槽前部,外刃刀片安装在外刃排屑槽前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刀杆位于内刃排屑槽处的中上部安装有沿轴向可调节的刀夹,精镗刀片径向可调节安装在刀夹上,且精镗刀片的端面低于内刃排屑槽的槽底面,刀杆的轴肩前端面安装有倒角刀片,刀杆内的冷却水道分别与精镗刀片水道、外刃刀片水道以及内刃刀片水道相通,且精镗刀片水道、外刃刀片水道以及内刃刀片水道的前端分别设置在精镗刀片、外刃刀片和内刃刀片处。
本发明在原浅孔钻刀具的基础上,在刀杆位于内刃排屑槽处安装有刀夹和精镗刀片,尤其精镗刀片的端面低于内刃排屑槽的槽底面,可使浅孔钻的内刃切削的铁屑卷曲小直径小而具有变形大,使铁屑刚性比较薄弱,减少铁屑对铁屑镗刀片影响比较小,加之内刃排屑槽空间大于外刃排屑槽,能有效避免精镗刀片受到钻孔铁屑的影响,确保精加工的精度。本发明的刀夹安装在刀杆上,并可以轴向调节,而精镗刀片径向可调节安装在刀夹上,因此方便控制钻孔深度及镗孔孔径。本发明加工时利用浅孔钻上的内刃刀片和外刃刀片将钢件上的孔钻通,再利用精镗刀片进行镗孔,最后通过刀杆上的倒角刀片对孔口倒角,可一次完成钻孔、镗孔和倒角,可将多道工序整合在一起,减少辅助工序,能进一步提高加工效率高,并能高效高质地完成钢件8级精度孔的加工。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是本发明可转位钻镗倒角复合刀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的剖视结构示图。
其中:1—外刃刀片,2—刀杆,21—外刃刀片水道,22—冷却水道,23—精镗刀片水道,24—外刃排屑槽,25—轴肩,26—刀柄,27—内刃排屑槽,28—内刃刀片水道,3—倒角刀片,4—内刃刀片,5—精镗刀片,6—刀夹。
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1、2所示,本发明可转位钻镗倒角复合刀具,包括刀杆2、内刃刀片4和外刃刀片1,刀杆2位于轴肩25后部设有与刀座连接的刀柄26、前部设有内刃排屑槽27和外刃排屑槽24,内刃刀片4安装在内刃排屑槽27前部,外刃刀片1安装在外刃排屑槽24前部,通过外刃刀片1控制钻孔的直径φD1,本发明的内刃刀片4和外刃刀片1均为可转位硬质合金浅孔钻刀片,可采用80°可转位硬质合金浅孔钻刀片,内刃刀片4的内端超过刀杆2的中心轴线,可超过刀杆2中心轴线0.5-5mm,有效防止内刃刀片4蹦刃现象,外刃刀片1保证钻孔尺寸φD1,并保证镗孔余量,通常的镗孔余量在0.3-0.6mm之间,内刃排屑槽27和外刃排屑槽24均为浅孔钻刀具的螺旋形排屑槽,通过内刃刀片4和外刃刀片1进行钻孔,且铁屑分别通过内刃排屑槽27和外刃排屑槽24排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东风农机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常州东风农机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6447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功能保护壳
- 下一篇:源代码转换方法和源代码转换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