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测量压接质量的方法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63751.3 | 申请日: | 2013-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934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发明(设计)人: | T.D.朱尔森;G.W.塔拉斯基;K.D.普拉特;K.R.威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00 | 分类号: | G01R31/00;H01R43/048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刘桢 |
地址: | 美国密***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测量 质量 方法 系统 | ||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提交于2012年2月29日的美国临时申请No. 61/605,034和提交于2012年2月29日的美国临时申请No. 61/605,037的权益,这两份申请全文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中。
技术领域
技术领域大体涉及质量测量系统和方法,并且更特别地涉及用于线端子压接工艺的质量测量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压接技术被开发以代替对焊丝端子的需求。用于施加压接端子的方法取决于应用和体积。例如,施加方法包括使用手持工具、加压和模压组件、剥离器压接器或完全自动的线处理系统。在每一种方法中,优质的压接需要正确构型的工具。
压接的质量可以通过监测在压接过程期间施加的力(也被称为压接力监测(CFM))而间接地评价。CFM捕获波纹压力机的力特征并将其与此前记录的特征比较。该监测方法允许未检测到的磨损保持未检测。这些与CFM相关联的固有瑕疵导致坏的压接被传递到组件上。
因此,希望提供用于提供评价压接的质量的直接方法的方法和系统。此外,希望提供用于在线制造过程中使用的方法和系统,使得当存在错误时可以适当地构造工具并且因此防止坏的压接被传递到组件上。此外,结合附图以及上述技术领域和背景技术,本发明的其它期望特征和特性将从随后的详细描述和所附权利要求而变得显而易见。
发明内容
提供了一种用于评价制造过程中的压接工序的方法。在一个实施例中,该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在单根线上完成压接工序。该方法还包括但不限于基于时域反射法评价压接工序的质量。该方法还包括但不限于基于该评价生成报告数据。
提供了一种用于评价制造过程中线的压接工序的系统。在一个实施例中,该系统包括压接设备和压接质量测量模块。压接质量测量模块评价由压接设备在单根线上执行的压接工序的质量,并且基于该评价生成报告数据,其中评价基于时域反射法。
本发明提供下列技术方案。
技术方案1. 一种在制造过程中评价压接工序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单根线上完成压接工序;
基于时域反射法评价所述压接工序的质量;以及
基于所述评价生成报告数据。
技术方案2. 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方法,其中评价所述压接工序的质量包括:
生成测试脉冲;
接收基于所述测试脉冲的反射脉冲;以及
评价所述反射脉冲。
技术方案3. 根据技术方案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接收包括通过连接到线盘的连接器接收反射的测试脉冲,所述线盘保持所述单根线。
技术方案4. 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方法,其中评价所述压接工序的质量包括比较所述线的实际阻抗与所述线的预期阻抗。
技术方案5. 根据技术方案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预期阻抗为从数据仓库得到的预定数据。
技术方案6. 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生成报告数据包括生成指示所述评价的状况的图形数据。
技术方案7. 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生成报告数据包括生成指示所述评价的状况的文本数据。
技术方案8. 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基于所述反射脉冲确定到所述单根线的故障的距离。
技术方案9. 根据技术方案8所述的方法,其中生成所述报告数据包括生成以图形方式表示相对于所述单根线的所述距离的报告数据。
技术方案10. 根据技术方案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生成所述报告数据包括生成以文本方式表示相对于所述单根线的所述距离的报告数据。
技术方案11. 一种用于评价在制造过程中的线的压接工序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压接设备;以及
压接质量测量模块,其评价由所述压接设备在单根线上执行的压接工序的质量,并且基于所述评价生成报告数据,其中所述评价基于时域反射法。
技术方案12. 根据技术方案1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压接质量测量模块通过生成测试脉冲、接收基于所述测试脉冲的反射脉冲以及评价所述反射脉冲而评价所述压接工序的所述质量。
技术方案13. 根据技术方案1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压接设备包括线盘,所述线盘保持所述单根线并联接到所述压接质量测量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6375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