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由色带组成的彩色显示模块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63612.0 | 申请日: | 2013-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217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03 |
发明(设计)人: | 李晓东;陈锦枝;陈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晓东;陈锦枝;陈玲 |
主分类号: | G09F11/00 | 分类号: | G09F1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706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色带 组成 彩色 显示 模块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彩色画面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由色带组成的彩色显示模块,该显示模块靠反射外部光源即可工作,可以显示彩色画面且画面内容可自由变换。
背景技术
目前,能显示彩色画面且画面显示内容可变的显示装置有LED、LCD等点阵发光式显示装置,还有滚动换画、三面翻等反光式换画装置。其中LED、LCD等点阵发光式显示装置具有能连续换画、画面数量不限、数字化更换画面内容等优点,但也有在白天阳光照射下显示效果差、高能耗、高成本等缺点;而滚动换画、三面翻等反光式换画装置具有低成本、低能耗、在白天阳光照射下显示效果好等优点,但也有不能连续换画、画面数量非常有限、更改画面内容需要更换画布等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由色带组成的彩色显示模块,该模块只需要一组总动机构,在整组总动机构按相同的模式运动的情况下,通过控制复数个离合机构的离合状态,实现各个色带移动到可视窗的色块图案可以各自不同,从而实现了整个模块可以显示彩色画面且画面内容可自由变换。显示模块靠反射外部光源即可工作,具有在白天阳光照射下显示效果好、超低能耗、数字化更换画面、画面数量不限、内部结构简单、故障率低等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彩色显示模块包括复数个色带式显示单元、复数个离合机构、总动机构和支架;所述色带式显示单元包括表面有多个色块图案的色带、卷绕色带的轴、与色带或轴联动的联动件;所述离合机构的两端分别连接联动件和总动机构;在总动机构运动相同距离的情况下,通过控制各个离合机构的离合状态,可控制各个联动件跟随总动机构运动相同或不同的距离。
在色带的表面有多个不同颜色的色块图案,色带的一部分显示在可视窗中,当所述联动件跟随总动机构运动时,能带动色带绕轴运动或者带动轴卷放色带,从而将色带上所需要的色块图案移动到可视窗位置。
彩色显示模块显示彩色画面的具体工作模式为:首先让总动机构向前运动,推动所有的联动件到行程的最前方,此时全部色带也都处于起始位置;然后总动机构向后运动,在其运动过程中,通过控制各个离合机构的离合状态,在总动机构向后运动相同距离的情况下,可控制各个联动件向后运动相同或不同的距离,则各个色带也跟随联动件运动相同或不同的距离,从而各个色带将相同或不同的色块图案移动到可视窗,即实现了彩色显示模块可以显示彩色画面且画面内容可变。
色带与卷绕色带的轴之间有多种卷绕方式,第一种方式是色带为闭环状色带,围绕着二个轴呈椭圆状,该色带跟随联动件运动,绕着二个轴做椭圆轨迹的来回运动;第二种方式是色带为开环状色带,该色带的两端与二个轴分别连接,色带卷绕在二个轴上,联动件带动轴旋转,色带在二个轴上来回卷放;第三种方式是色带为开环状色带,该色带的一端卷绕在一个轴上且该轴有自动卷收功能,另一端与联动件连接,联动件带动色带来回运动。
离合机构也有多种结构模式,第一种模式为用电磁铁和衔铁做为离合机构的离合部件,通电时二者吸合即为离合机构的结合状态,断电后二者分离即为离合机构的分离状态,二者分别位于离合机构的主动端和从动端;第二种模式为用伸缩式电磁铁或微型直线电机做为离合机构的离合部件,通过电磁铁的伸缩卡位或微型直线电机的伸缩卡位实现离合机构主动端和从动端的结合与分离;第三种模式为用磁粉离合器或磁流变液做为离合机构的离合部件,通过磁场的变化实现离合机构主动端和从动端的的结合与分离。
附图说明
图1:第一种卷绕方式的模块俯视图。
图2、第一种卷绕方式运动后的模块俯视图。
图3、第二种卷绕方式的模块俯视图。
图4、第二种卷绕方式运动后的模块俯视图。
图5、第三种卷绕方式的模块俯视图。
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色带1为闭环状色带,围绕着二个轴3呈椭圆状,该色带1与联动件2是相连的,跟随联动件2运动,当联动件2跟随总动机构6前后运动时,色带1绕着二个轴3做椭圆轨迹的来回运动;离合机构的从动端4与联动件2固定连接,离合机构的主动端5与总动机构6固定连接;以上部件通过支架组合在一起组成彩色显示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晓东;陈锦枝;陈玲,未经李晓东;陈锦枝;陈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6361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