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光稳定抗菌聚丙烯材料制品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63129.2 | 申请日: | 2013-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443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2 |
发明(设计)人: | 叶丹滢;袁绍彦;刘奇祥;吴博;石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33/00 | 分类号: | B32B33/00;C08L23/12;C08L23/16;C08K13/02;C08K3/22;C08K3/08;C08K5/01;C08J7/04;C23C14/34;C23C14/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林火城 |
地址: | 510663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稳定 抗菌 聚丙烯 材料 制品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光稳定抗菌聚丙烯改性材料制品,所述制品主体的主要成分为按重量份计包括:
聚丙烯85~92%;
纳米二氧化钛颗粒1~2%;
纳米银颗粒0.5~3%;
抗菌材料分散改性剂2~6%;
抗氧剂0.01~2%;
加工助剂0.01~8%;
并且,在所述制品的表面有通过等离子溅射技术形成的二氧化钛膜层。
2.一种光稳定抗菌聚丙烯改性材料制品,所述制品主体的主要成分为按重量份计包括:
聚丙烯88~90%;
纳米二氧化钛颗粒1.5~1.8%;
纳米银颗粒1~2%;
抗菌材料分散改性剂4~5%;
抗氧剂0.1~1%;
加工助剂0.1~5%;
并且,在所述制品的表面有通过等离子溅射技术形成的二氧化钛膜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丙烯改性材料制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聚丙烯是全同立构聚丙烯,诉述的全同立构聚丙烯的两个结构链之间的缺陷具有大于70的作为统计平均值的平均全同立构嵌段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丙烯改性材料制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纳米二氧化钛颗粒的粒径范围在50-100nm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丙烯改性材料制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纳米银颗粒的粒径范围在10-50nm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丙烯改性材料制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抗菌材料分散改性剂为乙烯、丙烯或α烯烃的低聚物,或者它们的组合物的低聚物。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丙烯改性材料制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抗氧剂为酚类抗氧剂、亚磷酸酯类抗氧剂、含硫类抗氧化剂中的一种,或者其中多种的组合物,所述酚类抗氧剂选自BHT、1010或1076,所述亚磷酸酯类抗氧剂选自168或626,所述含硫抗氧剂选自PS802、DLTP或DLSP;所述的加工助剂为硬脂酸、硬脂酸盐、白矿油、硅油或聚硅酮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物。
8.一种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聚丙烯改性材料制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使用上述原料的比例,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得到共混材料;
2)采用聚合物成型方法,将上述原料制备成所需形状的制品的主体;
3)在含有氧气的气体氛围下,使用纯钛为靶材,进行等离子体溅射工艺,从而在上述制品的表面形成二氧化钛薄膜;
其中,熔融共混法是指在加工温度在聚丙烯熔点以上的温度,加工温度160~250℃、转速50~1200rpm,通过熔融混炼设备将各种组分混合均匀,并造粒成型;二氧化钛薄膜的厚度为100-500nm。
9.权利要求8所述的聚丙烯改性材料制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等离子溅射工艺中,射频功率为40-150w,偏压50-80V,溅射时间为5-20分钟。
10.一种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聚丙烯改性材料制品的应用,其特征在于:
所述聚丙烯改性材料制品应用于医用材料或建材领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63129.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环保双出气口汽车尾气筒
- 下一篇:多功能百叶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