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动真空助力制动器的承载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63078.3 | 申请日: | 2013-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4772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03 |
发明(设计)人: | 李尚睦 | 申请(专利权)人: | 现代摩比斯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T13/52 | 分类号: | B60T13/52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240 | 代理人: | 余刚,陈鹏 |
地址: | 韩国首尔市江南***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 真空 助力 制动器 承载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真空助力制动器的承载结构,尤其涉及将集中到后壳体的轴向载荷分散到前壳体,以实现壳体轻量化的电动真空助力制动器中电动机的承载结构。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电动真空助力制动器以驱动电动机的方式形成前轮侧制动压,利用踏板的踏板力形成后轮侧制动压,相互之间实现协调控制。为此,电动真空助力制动器具备为形成前轮侧制动压而识别踏板行程的受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控制的电动机;由油罐供油的前轮主缸;为形成后轮侧制动压通过踏板的踏板力从油缸供油的后轮主缸。
此外一般还具备向踏板侧提供随踏板行程的反作用力而带给踏板的踏板力的踏板模拟器。
所述电动真空助力制动器上实现的自动防故障装置(Fail-Safe)功能一般适用多个电磁阀,利用所述电磁阀向踏板供应形成液压的主缸侧液压流而根据电动真空助力器的故障实现制动。
下面结合图1至图3再详细进行描述。电动真空助力制动器的组成包括:旨在形成前/后轮制动压的电动机10;主缸(M/C)20;发挥自动防故障装置(Fail-Safe)功能的辅助主缸(Sub M/C)30;用于形成驾驶员踏板力的踏板模拟器40;开闭油路的第一阀门51和第二阀门52即两个电磁阀50;踏板行程传感器以及控制电动机的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
如图2和图3所示,电动真空助力制动器的动作状态是驾驶员踩下制动踏板则第一阀门51打开,而第二阀门52关闭。驾驶员感觉到的踏板力是被踏板模拟器40的橡胶和弹簧压缩产生的反作用力形成。
如图3所示,电动机10是旋转滚珠丝杆60而使活塞70前进,此时发生的压力形成主缸20内的制动压。
图4表示传统电动真空助力制动器的电动机承载结构。图4中,电动机10的转子11和扭矩连接器12、扭矩连接器12和滚珠丝杆轴13的各构件之间用可以传递扭矩的花键(spline)或以六角形状夹入对接而连接。
滚珠丝杆螺母14的凸起15对于丝杆导向件16滑动地设置。电动机10旋转时滚珠丝杆螺母14前进加压活塞。随之,安装在转子11上的第一轴承17支承径向载荷,第二轴承18同时支承径向载荷和轴向载荷。
图5表示电动真空助力制动器运行时主缸20的油压反作用力对电动真空助力制动器的承载结构产生的影响。箭头表示主缸20的油压反作用力对电动真空助力制动器的承载结构产生的影响。
具体说明就是如图5所示,所述油压反作用力传递于支承活塞70的滚珠丝杆螺母14,荷载被依次施加到与滚珠丝杆螺母14结合的滚珠丝杆轴13。而且,通过支承安装滚珠丝杆轴13的扭矩连接器13传递于转子11的载荷是经过第二轴承18最终被电动机10的后壳体19-1支承。后壳体19-1如图6所示,与前壳体19-2用螺栓连接装配而形成内部形成收容空间的壳体(19)。
然而,传统的电动真空助力制动器的承载结构2上支承着除后壳体19-1之外还支承径向载荷的第二轴承18,因此如图7所示,为确保后壳体19-1和前壳体19-2的刚性其厚度必须设计得较厚。
而且根据所述设计,对于制作具有电动真空助力制动器的承载结构2的产品时,因重量增加和数量增加而降低车辆燃料效率,以及导致制作成本上升的问题。
传统的电动真空助力制动器的承载结构2因使用扭矩连接器12而如图8所示,与第二轴承18结合的位置的转子11直径较大。尤其第二轴承18除径向载荷之外还支承轴向载荷而需要高配置轴承。随之,传统的电动真空助力制动器的承载结构2因使用高配置、大规格第二轴承18而导致制作成本上升的问题。而且第一轴承17只支承电动机10内的径向载荷而实际需求轴承规格虽然小,但只能使用与转子11的外径规格相应的轴承,因此选用配置只能大于所需配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少电动真空助力制动器的壳体厚度,对安装在电动真空助力制动器上的转子支承轴承配置进行变更,以缩小轴承配置的新型电动真空助力制动器的承载结构。
为实现所述目的,本发明的电动真空助力制动器的承载结构,包括:壳体,包括后壳体和前壳体而内部具备收容空间;滚珠丝杆轴,可旋转地安装在所述壳体的所述收容空间内部;转子,安装在所述滚珠丝杆轴的一侧,用于传递扭矩;第一轴承,安装于所述后壳体和所述转子的一侧之间,支承因油压反作用力的径向载荷;第二轴承,安装于所述前壳体和所述转子的另一侧之间,支承因油压反作用力的轴向载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现代摩比斯株式会社,未经现代摩比斯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6307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