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图像形成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062481.4 | 申请日: | 2013-02-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939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 发明(设计)人: | 小野寺真一;内部俊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佳能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G03G15/16 | 分类号: | G03G15/16;G03G21/16 |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罗闻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图像 形成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设备。
背景技术
在诸如复印机或打印机的应用电子照相的图像形成设备中,作为转印装置的一种形式,已经使用带转印类型的转印装置,其中通过作为带构件的转印带在吸引和传送片材的同时将图像承载构件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片材上。包括带转印类型的转印装置的图像形成设备包括转印带移动机构,该转印带移动机构利用马达、螺线管等作为驱动源,用于以期望的定时(例如图像形成操作或在发生卡纸期间)将转印带朝向和远离图像承载构件移动。
另一方面,为了有利于卡纸清除或维护操作,公知的图像形成设备包括能够从设备主组件拉出的传送单元,在该传送单元上安装有设置在传送路径中的转印装置、定影装置等。在其中带转印类型的转印装置安装在能够从设备主组件拉出的传送单元上的图像形成设备中,为了防止图像承载构件和转印装置之间的相互摩擦,需要在转印带从图像承载构件可靠地退回之后实施传送单元的安装和拆卸。
然而,在一些情况下,包括向作为用于转印带移动机构的驱动源的马达、螺线管等供电受阻的情况以及驱动源导致异常操作的情况,转印带不能从图像承载构件可靠地退回。
因此,在日本特开专利申请(JP-A)2011-180370中,已经提出了一种包括转印带移动机构的图像形成设备,该转印带移动机构能够在安装和拆卸传送单元时不考虑供电状态而将转印带从感光鼓退回。在该图像形成设备中,通过与用于释放传送单元的锁定机构的手柄(操作部)的释放操作相关地旋转用于升降转印单元的施力凸轮,能够将由转印单元保持的转印带从感光鼓退回。
在JP-A2011-180370所描述的图像形成设备的情况中,用于传送单元的锁定释放手柄的旋转(转动运动)运动经由包括齿条部的可滑动构件的线性运动,被转换成可一体旋转的施力凸轮和缺齿齿轮的旋转运动。从而,与手柄的释放操作相关旋转的施力凸轮和缺齿齿轮的转速和动能取决于在手柄操作期间诸如操作速度或操作力的条件。
为此,例如在进行突然手柄操作的情况中,迅速旋转并且惯量增加的施力凸轮和缺齿齿轮不能停止在停止位置从而超过停止位置,停止位置是转印单元下降的位置。当施力凸轮超过停止位置时,转印单元被再次升起,使得在传送单元的安装和拆卸期间存在转印单元和感光鼓彼此再次接触的可能性。
发明内容
已经考虑到上述情况完成本发明。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其包括能够在操作操作部从而将带构件与图像承载构件隔开时防止由齿轮的超限造成的带构件与图像承载构件的再接触的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图像形成设备,该图像形成设备包括:图像承载构件;设置成能够朝向和远离图像承载构件移动的带构件;操作杆,该操作杆能够在第一位置与第三位置之间移动,在第一位置所述带构件和图像承载构件处于接触状态,在第三位置所述带构件和图像承载构件处于隔开状态,其中在第一位置和第三位置之间设有第二位置,在第二位置所述带构件和图像承载构件在接触状态与隔开状态之间切换;凸轮,通过向该凸轮传递用于移动操作杆而旋转凸轮的驱动力,该凸轮将所述带构件和图像承载构件在接触状态和隔开状态之间转变;传递机构,其用于传递用于移动操作杆的驱动力,其中当操作杆在第一位置与第三位置之间移动时,传递机构在操作杆经过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期间将驱动力传递至凸轮,并且在操作杆经过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之间的期间取消驱动力至凸轮的传递;以及旋转停止机构,其用于在操作杆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三位置时停止凸轮的旋转,以维持隔开状态,从而防止带构件和图像承载构件由于凸轮因惯性的连续旋转而从隔开状态转变到接触状态。
根据本发明,设置用于停止齿轮旋转的旋转停止机构,因此当操作操作部而将带构件与图像承载构件隔开时,可以防止由齿轮的超限造成的带构件与图像承载构件的再接触。
在结合附图考虑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以下描述时,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示意图。
图2是示意立体图,示出了传送单元从第一实施例中的设备主组件拉出的状态。
图3是示出在第一实施例中将带单元相对于感光鼓接触和分离(隔开)的接触分离机构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在第一实施例中通过手柄操作来操作接触分离机构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5是第一实施例中的驱动马达的控制框图。
图6的部分(a)是示出在第一实施例中带构件与感光鼓接触的状态的示意图,图6的部分(b)是示出在第一实施例中带构件与感光鼓隔开的状态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佳能株式会社,未经佳能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6248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彩色图像和单色图像的图像处理
- 图像编码/图像解码方法以及图像编码/图像解码装置
-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图像读取装置、图像处理方法
- 图像解密方法、图像加密方法、图像解密装置、图像加密装置、图像解密程序以及图像加密程序
- 图像解密方法、图像加密方法、图像解密装置、图像加密装置、图像解密程序以及图像加密程序
- 图像编码方法、图像解码方法、图像编码装置、图像解码装置、图像编码程序以及图像解码程序
- 图像编码方法、图像解码方法、图像编码装置、图像解码装置、图像编码程序、以及图像解码程序
- 图像形成设备、图像形成系统和图像形成方法
- 图像编码装置、图像编码方法、图像编码程序、图像解码装置、图像解码方法及图像解码程序
- 图像编码装置、图像编码方法、图像编码程序、图像解码装置、图像解码方法及图像解码程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