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篦冷机用熟料分级破碎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61821.1 | 申请日: | 2013-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004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15 |
发明(设计)人: | 李立华;李帅波;徐靖;陈新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凯盛国际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2C4/02 | 分类号: | B02C4/02;B02C4/30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汪旭东 |
地址: | 210036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篦冷机用 熟料 分级 破碎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级破碎装置,特别是一种篦冷机用熟料分级破碎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水泥生产线大多采用单级破碎机进行水泥熟料的破碎,破碎后的水泥熟料经过辊压机的预粉磨后进入管磨机进行终粉磨或者直接进入管磨机进行终粉磨。由于水泥熟料具有易破碎难粉磨的特性,且据统计在水泥行业,破碎机电能的有效利用率约30%左右,而磨机只有2%左右,因此现有的水泥粉磨生产线的能耗较高,是水泥厂行业电耗最高的工段。为了提高电能利用率,希望更多的物料颗粒细化工作在破碎阶段完成,使得入磨物料小到一定的程度,以节约能源,并且水泥熟料的硬度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使得水泥熟料的破碎工作更易于进行,因此如果能在水泥熟料破碎阶段将熟料进行充分的破碎,使其颗粒下降到入磨的最佳颗粒状态,则可以显著的降低水泥粉磨阶段的电能消耗。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使熟料颗粒下降到入磨的最佳颗粒状态、以降低后续粉磨阶段的电能消耗的篦冷机用熟料分级破碎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篦冷机用熟料分级破碎装置,包括第一辊、第二辊和第三辊,所述的第一辊和第二辊的辊面边缘的最小距离大于第一辊和第三辊的辊面边缘的最小距离,所述的第二辊和第三辊的辊面直径分别小于第一辊的辊面直径,,所述的第三辊直径大于或等于第二辊直径,所述的第一辊、第二辊和第三辊的辊面圆心构成锐角三角形,以所述的第一辊的辊面圆心为原点,水平方向为x轴,垂直方向为y轴,所述的第二辊的辊面圆心位于第一象限,所述的第三辊的辊面圆心位于第一象限或第四象限,所述的第三辊的辊面圆心和第一辊的辊面圆心构成的线段与x轴形成的夹角小于等于45°,所述的第二辊位于第三辊的上方,所述的第二辊和第三辊的回转方向分别与第一辊的回转方向相反。
所述的第一辊和第二辊的辊面边缘的最小距离为篦冷机出熟料直径的1/4。
所述的第二辊的直径为篦冷机出熟料直径的4—8倍。
所述的第三辊的直径为篦冷机出熟料直径的10—24倍。
所述的第一辊的直径不小于第二辊和第三辊直径和的1.5倍。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可以将水泥熟料颗粒在破碎阶段下降到入磨的最佳颗粒状态、以降低后续粉磨阶段的电能消耗。结构紧凑,布置合理,值得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篦冷机用熟料分级破碎装置中第三辊的辊面圆心在x轴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第一辊;2、第二辊;3、第三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篦冷机用熟料分级破碎装置,包括第一辊1、第二辊2和第三辊3,所述的第一辊1和第二辊2的辊面边缘的最小距离大于第一辊1和第三辊3的辊面边缘的最小距离,所述的第二辊2和第三辊3的辊面直径分别小于第一辊1的辊面直径,,所述的第三辊3直径大于或等于第二辊2直径,所述的第一辊1、第二辊2和第三辊3的辊面圆心构成锐角三角形,以所述的第一辊1的辊面圆心为原点,水平方向为x轴,垂直方向为y轴,所述的第二辊2的辊面圆心位于第一象限,所述的第三辊3的辊面圆心位于第一象限,所述的第三辊3的辊面圆心和第一辊1的辊面圆心构成的线段与x轴形成的夹角等于45°,所述的第二辊2位于第三辊3的上方,所述的第二辊2和第三辊3的回转方向分别与第一辊1的回转方向相反。
所述的第一辊1和第二辊2的辊面边缘的最小距离为篦冷机出熟料直径的1/4。
所述的第二辊2的直径为篦冷机出熟料直径的4—8倍。
所述的第三辊3的直径为篦冷机出熟料直径的10—24倍。
所述的第一辊1的直径不小于第二辊2和第三辊3直径和的1.5倍。
第一辊1同时和第二辊2、第三辊3配对工作。 第一辊1和第二辊2的辊面间距较大,用于物料的初步破碎,为了便于大块物料的高效破碎,主要是第二辊2的辊面外形的设计以提高物料破碎效果为出发点,第一辊1和第二辊2配对破碎物料的工作原理同熟料辊式破碎机。相比较而言,第一辊1和第三辊3的辊面间距较小,主要用于经初步破碎后物料的进一步细化破碎,第一辊1和第三辊3配对破碎物料的工作原理同辊压机,因此其二者之间的间隙即为挤压力作用下的物料层的厚度。第一辊1辊面外形的设计要兼顾大块物料高效破碎和小块物料挤压破碎的需要,物料先经过第一辊1和第二辊2的初步破碎后,再经过第一辊1和第三辊3的进一步细化破碎。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凯盛国际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凯盛国际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6182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核电管道件材料锻件及制造工艺
- 下一篇:油面筋的快速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