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有机肥料的生产技术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61554.8 | 申请日: | 2013-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879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8 |
发明(设计)人: | 何其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新朝阳作物科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12N1/16;C05F17/00;C05F11/00;C12R1/865;C12R1/125;C12R1/23;C12R1/0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163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有机肥料 生产技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发酵技术领域,涉及有机肥料的生产技术,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蚯蚓菌肥及其中所使用的菌剂,该菌剂对牛粪进行发酵的稳定性和适应性俱佳,产生的蚯蚓菌肥能显著改善土壤肥力,疏松土壤。
背景技术
化肥的使用甚至滥用,导致土地板结、土壤肥力退化等一系列严重的问题。因此,目前发展有机肥料,减少或完全替代化肥使用,成为当前肥料领域的热点,有大量的专利和非专利文献报导通过微生物将动物粪便发酵形成肥料。
但是,目前肥料领域中,既使用微生物菌种进行发酵,又使用蚯蚓进行疏松和代谢处理的蚯蚓菌肥,则研究得较少,尤其是菌种对基料的适用性和稳定性等研究得很少。例如,中国专利200510018384公开了茶树栽培中使用了添加了蚯蚓和菌剂的有机茶专用肥,其中基料以菜籽饼、稻草和磷矿粉为主,添加的菌种以固氮菌、根瘤菌为主。
即使算上废弃物处理和养殖等领域的报道,相应研究也不多。如,中国专利200510090096公开了以陈旧生活垃圾为原料生产活性营养肥的方法,其先使用菌剂处理,然后再加入蚯蚓进行疏松和代谢,其中添加的菌种以固氮菌为主;而中国专利201010119931公开了养殖蚯蚓的牛粪基料的制备方法,其是用来源不甚清楚的EM活性菌对牛粪进行处理,然后再加入蚯蚓进行养殖。
然而,在肥料大规模生产中,菌剂对牛粪等基料的适应性和发酵稳定性不足。由于牛粪等发酵的基料的来源不同、批次不同,其碳氮含量、pH值、元素含量等的都存在着一定差异,而且在大规模生产中,也难以直接控制基料的质量。
为此,本发明人经过长期而艰苦的努力,令人惊讶地研究出了配比稳定、菌种数量合理的菌剂,其开创性地去除了现有技术的菌剂需要固氮菌的要求,各菌种之间不会产生拮抗,因此生产过程也简便;结合前期用蚯蚓对新鲜牛粪的处理,该菌剂对于来源不同、批次不同的牛粪基料有良好的适应性,生产的蚯蚓菌肥质量稳定,适合于商品化;另外,制备蚯蚓菌肥的全过程可以把前后期分离,前期适合在农家自行处理,后期适合在工场短期处理,取各方的生产优势,提高生产效率,并且适于推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新的用于生产肥料的菌剂,其对牛粪进行发酵的稳定性和适应性俱佳,可以联合蚯蚓产生蚯蚓菌肥。另外,本发明还的目的还在于提供新的蚯蚓菌肥以及相关应用和方法等。
具体而言,在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用于生产肥料的菌剂,其包括放线菌、酵母、芽胞杆菌、乳杆菌和光合细菌。在本文中,如没有相反的指示,各种菌均指的是可以繁殖代谢的活菌。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菌剂中的基料经过灭菌处理。因此优选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菌剂中的活菌由放线菌、酵母、芽胞杆菌、乳杆菌和光合细菌组成。
微生物菌种数量众多,但是共生时能否形成稳定的活菌配比,则难以预料。本发明人经过艰苦的努力,从大量微生物中选择出以上5种,它们不但对各批次的牛粪的适应性好,能够稳定发酵生产蚯蚓菌肥,而且互相没有拮抗,能形成稳定的配比。具体的菌种可以由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常规菌种鉴定分离方法方便地从自然界分离得到的,但是为了便于控制发酵生产质量,优选采用的菌种是所属菌的模式种或常见的菌种,如可通过商业渠道公开购买的菌种,如可通过国内外菌种培养公司购买,也可通过生物材料保藏中心(如,国内的CGMCC和CCTCC、以及美国的ATCC等)购买,更优选不同的菌种以覆盖适应在各种环境范围中的发酵。因此,优选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菌剂中,放线菌是嗜盐放线多孢放线菌(Actinopolyspora halophila),酵母是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芽孢杆菌是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乳杆菌是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和/或光合细菌是类球红细菌(Rhodobacter sphaeroides)。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新朝阳作物科学有限公司,未经成都新朝阳作物科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6155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