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即食性鸡蛋制品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61185.2 | 申请日: | 2013-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203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29 |
发明(设计)人: | 丁世海;张永;孙春芳;王伊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永 |
主分类号: | A23L1/32 | 分类号: | A23L1/3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汇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96 | 代理人: | 刘淑芬 |
地址: | 474150 河南省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食性 鸡蛋 制品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即食性鸡蛋制品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鸡蛋中含有丰富的卵磷脂、甘油三脂和卵黄素,对神经系统和身体发育有很大的作用,可避免老年人的智力衰退,蛋黄中的卵磷脂可促进肝细胞的再生,还可提高人体血浆蛋白量,增强肌体的代谢功能和免疫功能。丰富的维生素B2,可以分解和氧化人体内的致癌物质,微量元素,如硒、锌等也都具有防癌作用。
鸡蛋含有人体几乎所有需要的营养物质,是人类理想的营养库,鸡蛋及其制品适宜大范围推广。
但是,目前市场上只有新鲜鸡蛋或者腌制的鸡蛋,并没有类似于方便面的那种方面即食的方便鸡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即食性鸡蛋制品及其制备方法,提供一种快速即食的鸡蛋制品。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即食性鸡蛋制品及其制备方法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即食性鸡蛋制品,包括:全蛋粉、小麦粉、变性淀粉和黄原胶;所述全蛋粉、小麦粉、变性淀粉和黄原胶的质量比为:65~75:10~12:1.6~2.3:0.2~0.4。
可选的,所述即食性鸡蛋制品还包括:质量比为2~5:2~3的玉米油和山梨糖醇液。
可选的,所述即食性鸡蛋制品还包括质量比为:0.3~0.5:0.3~0.5:0.3~0.5的三聚磷酸钠、六偏磷酸钠和焦磷酸钠。
可选的,所述即食性鸡蛋制品还包括质量比为:1.5~2:1~3:1~2:0.1~0.2:1~3:0.01~0.02:0.1~0.3的食盐、白砂糖、味精、β-胡萝卜素、焦糖色素、维生素E和碳酸氢铵。
一种即食性鸡蛋制品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称取原来充分混合,和面,制成颗粒,进行微波干燥,二次制粒,然后振筛,制成直径为0.2~1.2cm的颗粒。
可选的,所述和面为喷淋加水和面。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即食性鸡蛋制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本发明提供的即食性鸡蛋制品,黄原胶溶胶分子能够形成超结合袋装的螺旋共聚体,构成脆弱的类似胶的网状结构,能够支持全蛋粉和小麦粉这样的固体颗粒、液滴和气泡的形态,起到乳化稳定和高悬浮作用;变性淀粉,可以与小麦面粉中的面筋蛋一起形成细密的网格结构,起支撑作用。本发明采用的是交联丙基淀粉,这种变性淀粉吸水润涨速度快,保水性好,利于蛋花形状的快速形成和保持。本产品复水后即成蛋花状,方便快捷能增加食欲,可以作为方便面调料包配料,也可以添加调料作为方便蛋花汤制品出售。
以黄原胶为增稠剂;以玉米油、山梨糖醇液润湿剂;以食盐、白砂糖、味精为增味剂;以三聚磷酸钠、六偏磷酸钠、焦磷酸钠为改良剂;以柠檬酸为甜味剂;以β-胡萝卜素、焦糖色素为色素;以维生素E为抗氧化剂;以碳酸氢铵为膨化剂
本发明提供的即食性鸡蛋制品的制备方法,二次制粒,热风干燥,在制粒和热风干燥的过程中,二次制粒产品得到了挤压膨化,有利于蛋花形状的形成和营养物质被人体消化吸收。
进一步的,和面的时候,选择喷淋,水慢慢地进入到原料中,防止黄原胶和变性淀粉因为加水速度过快表面吸水过快,表面过度吸水膨胀阻止水分向内渗透;和面干湿表面和内部都均匀。
进一步的,振筛除去破碎的和不合格的产品,保证产品质量。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一
称取全蛋粉65g,小麦粉12g,变性淀粉1.6g,黄原胶0.4g,充分混合后, 用金属探测器除去粉状物质中的铁,慢慢加水和面,然后使用制粒机进行一次制粒,分装后,进行微波干燥,然后进行二次制粒,然后使用热风吹干燥,再次使用金属探测器除铁,振筛后,制成直径为0.2~1.2cm的颗粒。
实施例二
称取全蛋粉75g,小麦粉10g,变性淀粉2.3g,黄原胶0.2g,充分混合后,用金属探测器除去粉状物质中的铁,慢慢加水和面,然后使用制粒机进行一次制粒,分装后,进行微波干燥,然后进行二次制粒,然后使用热风吹干燥,再次使用金属探测器除铁,振筛后,制成直径为0.2~1.2cm的颗粒。
实施例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永,未经张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6118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摄像装置
- 下一篇:一种辐向取向永磁环的制备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