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骨骼固定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60624.8 | 申请日: | 2013-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006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7 |
发明(设计)人: | 许家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许家豪 |
主分类号: | A61B17/68 | 分类号: | A61B17/68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陈振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市信义***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骨骼 固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手术装置,特别涉及一种骨骼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骨折的发生率相当高,其通常是因为意外事故、运动伤害、反复的压力累积、骨骼病变等情况使骨骼发生折断或破裂等伤害。骨折可分为闭锁性骨折及开放性骨折,闭锁性骨折指骨折部位没有与人体外部接触,开放性骨折指骨折部位接触到人体外部。骨折在治疗上通常将断骨相互连接固定,以帮助断骨间自然愈合。其中,通过外科手术而利用骨钉连接断骨为一种常见的固定方式。
传统骨科手术的骨折固定方式必须切开骨骼外围的软组织,以进一步植入骨钉及钢丝。目前的骨折手术方法所切开的伤口W1长度一般须约10至15公分,以使骨钉P1自伤口W1打入,如图1A所示。然后使钢丝L1经由伤口W1进入,以束缚固定骨钉P1,如图1B所示。最后将伤口W1缝合而完成手术。
然而,目前的骨折手术方法切开的伤口相当大,软组织破坏多,因而感染机率高,术后伤口疼痛明显,且手术历程时间长,而手术完成后也需要相当长的伤口恢复期,才能开始进行复健,因而住院时间长,医疗花费也随之提高。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目前的骨折手术方法具有伤口大、感染机率高、手术及伤愈时间长等缺点。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骨骼固定装置,以解决目前技术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为解决目前的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手段是提供一种骨骼固定装置,包含一定位机构、二穿线机构、及一穿针机构。定位机构包括一本体以及设置于本体中的二个接合部,每个接合部具有一定向件。每个穿线机构包括供供一线体穿置的一中空管以及与所述定向件对应接合的一对应定向件。穿针机构设置接合于本体的表面并具有一穿孔,穿孔的延伸路径与中空管的延伸路径在不同高度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穿针机构与本体为一体成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二穿线机构的中空管的一端的开口定向地相对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二穿线机构的中空管相互对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空管呈弓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接合部为一插置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向件设置于所述插置槽的内壁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插置槽的一端开放而形成供所述穿线机构通过的一端开口,且插置槽自所述端开口向内一段范围内具有与中空管的管径相同的深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插置槽自端开口的一相反端向内一段范围内具有小于中空管的管径的深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穿线机构接触于所述穿针机构的一表面。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可减少伤口大小,而进一步缩短手术的历程,提高手术效率,以及缩短伤愈时间,帮助病人提早复健而可正常活动。并且,本发明的骨骼固定装置对于医疗人员而言,操作上相当方便,并可有效掌握手术进行状况而确实完成期望的手术固定模式,提升了使用上的便利性及安全性。
本发明所采用的具体实施例,将通过以下实施例及附图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具体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A是目前使用的骨骼固定手术的第一实施示意图。
图1B是目前使用的骨骼固定手术的第二实施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骨骼固定装置的实施例一的立体图。
图3是图2所示的骨骼固定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图2所示的骨骼固定装置的侧视透视图。
图5是图2所示的骨骼固定装置应用的骨骼固定手术的流程图。
图6A是图5所示的骨骼固定手术的第一实施示意图。
图6B是图5所示的骨骼固定手术的第二实施示意图。
图6C是图5所示的骨骼固定手术的第三实施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骨骼固定装置的实施例二的立体图。
图8是图7所示的骨骼固定装置应用于骨骼固定手术的实施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许家豪,未经许家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6062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