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单面PEK淋膜离型纸无效
| 申请号: | 201310059012.7 | 申请日: | 2013-02-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740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26 |
| 发明(设计)人: | 徐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韩保胶带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D21H19/22 | 分类号: | D21H19/22;C09J7/02 |
| 代理公司: | 苏州广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34 | 代理人: | 刘述生 |
| 地址: | 215314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单面 pek 淋膜离型纸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产品保护膜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单面PEK淋膜离型纸。
背景技术
离型纸,又称硅油纸、防粘纸。主要起到隔离带有粘性的物体的作用,它的使用范围大部分和具有粘性的在一起,比如胶带,所以,一般要用到胶带的产品都会用到离型纸。在使用时一般需要被剥离、扔弃;现在应用的较广的,是在电子、广告印刷等领域,主要是胶带或者带胶制品的载体。
现有的淋膜离型纸,通常有三层构造,底纸层、淋膜层和硅油层,是原纸经淋膜后,在淋膜面上涂布硅油生产而得的。这类离型纸的硅油层极易转移,会造成离型纸的剥离不良,使贴附的胶带或者带胶制品的载体表面脏污,且平整度差,易变形,从而影响其使用寿命和使用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单面PEK淋膜离型纸,易于贴合和剥离,保证不会有剥离不良,且增加了离型纸的平整度和韧性,使其不易变形,使用寿命增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单面PEK淋膜离型纸,包括:底纸层和淋膜层,所述底纸层的单面直接平行覆设有所述淋膜层,所述底纸层为全木浆纸层,所述淋膜层为聚乙烯注塑膜层,且所述淋膜层的外表面为粗糙面,其上均匀开设有若干小孔。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底纸层的厚度为0.075-0.15mm。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淋膜层的厚度为0.015-0.03mm。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小孔的形状为圆形、椭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菱形或多边形。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小孔的深度为2-5μ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底纸层上覆设一层淋膜层,并将淋膜层的外表面设计成粗糙面,在其上面开设若干小孔,用以增加淋膜层表面的粗糙度,使其与胶带的粘合更加紧密,且无需涂覆硅油层,避免了硅油层的转移,易于贴合和剥离,保证不会有剥离不良,且增加了离型纸的平整度和韧性,使其不易变形,使用寿命增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单面PEK淋膜离型纸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底纸层,2、淋膜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请参阅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包括:
一种单面PEK淋膜离型纸,不含有硅油层,包括:底纸层1和淋膜层2,所述底纸层1的单面直接平行覆设有所述淋膜层2,所述底纸层1为全木浆纸层,所述淋膜层2为聚乙烯注塑膜层,且所述淋膜层2的外表面为粗糙面,其上均匀开设有若干小孔(图未示)。
其中,所述底纸层1的厚度为0.075-0.15mm。
所述淋膜层2的厚度为0.015-0.03mm。
所述小孔的形状为圆形、椭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菱形或多边形。
所述小孔的深度为2-5μm。
本发明的单面PEK淋膜离型纸,适用于电子、广告印刷等领域,用于与胶带或者带胶制品的载体相贴合。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单面PEK淋膜离型纸,通过在底纸层上覆设一层淋膜层,并将淋膜层的外表面设计成粗糙面,在其上面开设若干小孔,用以增加淋膜层表面的粗糙度,使其与胶带的粘合更加紧密,且无需涂覆硅油层,避免了硅油层的转移,易于贴合和剥离,保证不会有剥离不良,且增加了离型纸的平整度和韧性,使其不易变形,使用寿命增长。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韩保胶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昆山韩保胶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5901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配电网电能质量研究仿真装置
- 下一篇:一种SPD下地接线连接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