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降解亚硝酸盐的微生态制剂的制备方法、所得微生态制剂及其用途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310058985.9 申请日: 2013-02-26
公开(公告)号: CN103160453A 公开(公告)日: 2013-06-19
发明(设计)人: 刘全礼;曹芬;蔡君;黄剑;汤天静;谷序文 申请(专利权)人: 武汉施瑞福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C12N1/20 分类号: C12N1/20;C02F3/34;C12R1/125
代理公司: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代理人: 李振文
地址: 430223 湖北省武汉市*** 国省代码: 湖北;4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降解 亚硝酸盐 生态 制剂 制备 方法 所得 及其 用途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降解亚硝酸盐的微生态制剂的制备方法,本发明还涉及使用该方法制得的降解亚硝酸盐的微生态制剂,本发明还进一步涉及了该降解亚硝酸盐的微生态制剂在养殖水体水质改良中的用途。

背景技术

随着国内外水产养殖业迅猛发展,养殖规模的日益扩大,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超限量放养和集中投饵导致养殖水体产生大量残饵、粪便和死亡的动植物尸体,这些有机物沉积于池底,在异养菌的作用下腐败发酵,其中的蛋白质和核酸慢慢被分解,产生大量含氮有害物质,使养殖水体水质迅速恶化,造成严重的自身污染,严重时使得整个养殖生态环境都遭到破坏。污染发生时,水体中铵氮、亚硝酸盐等有毒有害物质大量产生,尤其是高浓度的亚硝酸盐使养殖对象血液输送氧气能力下降,促使血液中的血红蛋白转化为高铁血红蛋白,失去和氧结合的能力,不仅直接危害养殖动物,同时由于它的长期蓄积中毒作用,导致鱼、虾等抗病力降低,易招致各种病原菌的侵袭,故被视为是鱼、虾的致病根源,由此带来的病害使养殖户蒙受了严重损失,水环境中亚硝酸盐污染问题已成为困扰水产养殖业发展的瓶颈之一,极大的限制了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目前市场上降解亚硝酸盐的方法主要有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采用换水、吸附、投施氧化还原剂等物理化学方法来降解亚硝酸盐,存在用量大、环保性差、降解率不高、维持时间短、易反弹等缺点,是治标不治本的举措。而采用投加微生态制剂的生物方法降解亚硝酸盐具有操作简单、无毒副作用、无残留、效果显著、成本低、不破坏生态平衡等多方面优点,已成为养殖水体净化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芽孢杆菌、光合细菌、乳酸菌等微生态制剂在降解亚硝酸盐方面的突出效果不断有研究报道,其中枯草芽孢杆菌以其繁殖能力强、耐储存的优势,受到广泛关注。

现有微生态制剂产品发酵生产工艺主要有液态发酵工艺和固态发酵工艺,液态发酵产品普遍存在有效活菌数和芽孢率低的问题,导致在后续生产处理过程中菌体损失严重;固态发酵产品生产过程中工艺参数难监测和控制,杂菌率高。此外,微生态制剂投入养殖水体后菌体呈游离状态,对水中不良环境的耐受力低,难以抵御池塘中土著菌的竞争拮抗及水生生物的捕食,而固定化技术可以对微生态制剂中的功能菌起到有效保护,但现有固定化包埋技术操作繁琐,难以应用于大规模生产。固定化吸附技术操作简单,载体成本低廉,目前的主要处理方式是在发酵结束后将发酵液浓缩再投入固定化载体吸附,菌体与载体间结合力弱,入水后菌体很容易析脱出来,达不到有效固定化的目的。

尽管微生态制剂在降解水产养殖水体中亚硝酸盐的应用具有许多优点,但由于存在上述多方面缺陷,发展至今,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效果不稳定或施用后毫无效果的问题,市面上基本还没有能够真正有效降解亚硝酸盐的特效药,导致亚硝酸盐污染成为令养殖业头疼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生产成本较低、操作简单、产品活菌数和芽孢率高的降解亚硝酸盐的微生态制剂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公开了使用本发明方法所制得的降解亚硝酸盐的微生态制剂和该微生态制剂在养殖水体水质改良中的用途。

为达到所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降解亚硝酸盐的微生态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制备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的种子液。

(b)将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的种子液接种至发酵罐的液体发酵培养基中进行发酵培养,在发酵培养中采用二步控温法,发酵前期和后期使用不同的温度进行发酵,在发酵前期发酵温度较高,在发酵后期发酵温度较低;

在发酵前期,菌体处于停滞期和对数生长早期,较高的罐温有利于加速菌体的萌发,缩短停滞期时间,在发酵后期,菌体进入对数生长旺盛时期,自身代谢产热严重,容易出现局部温度过高,适当降低控制温度更有利与发酵生产菌数的提高和后期芽孢的形成。

(c)发酵完成后,浓缩发酵液,将菌体干燥,稀释,检测,包装,即得到降解亚硝酸盐的微生态制剂。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施瑞福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武汉施瑞福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5898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