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压电驱动的循环式主动配流泵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58813.1 | 申请日: | 2013-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333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05 |
发明(设计)人: | 焦宗夏;张睿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F04B49/22 | 分类号: | F04B49/22 |
代理公司: | 北京永创新实专利事务所 11121 | 代理人: | 赵文利 |
地址: | 1001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压电 驱动 循环 主动 配流泵 | ||
1.一种多压电驱动的循环式主动配流泵,包括四个活塞-阀模块和连接四个活塞-阀模块的油路;
四个活塞-阀模块分别为活塞-阀模块A、活塞-阀模块B、活塞-阀模块C和活塞-阀模块D,四个活塞-阀模块结构相同,每个活塞-阀模块上有四个通油孔,分别为第一通油孔、第二通油孔、第三通油孔和第四通油孔;
其中,活塞-阀模块A,包括压电端盖、叠堆形压电陶瓷驱动器、壳体、压电顶板、活塞阀芯、复位弹簧和活塞端盖;压电端盖、叠堆形压电陶瓷驱动器、压电顶板、活塞阀芯、复位弹簧和活塞端盖均位于壳体内部;壳体内部为圆柱形的空心结构,叠堆形压电陶瓷驱动器的一端固定连接压电端盖,另一端固定连接压电顶板,压电端盖连接壳体一端;活塞阀芯一端设有球形凸台,凸台与压电顶板接触,活塞阀芯另一端固定连接复位弹簧,活塞端盖连接壳体另一端,活塞端盖压紧复位弹簧;活塞阀芯自身两端的距离之间形成换向阀工作区,活塞阀芯尾端与活塞端盖之间的距离形成活塞工作区,活塞阀芯与壳体之间形成阀腔,复位弹簧与壳体之间形成活塞腔,壳体上分别设有第一通油孔、第二通油孔、第三通油孔、第四通油孔,第一通油孔、第二通油孔、第三通油孔、第四通油孔分别连接外部油路,第一通油孔设置在活塞工作区内,第一通油孔与活塞腔连通,第二通油孔、第三通油孔、第四通油孔设置在换向阀工作区内,换向阀工作区的两端设有两个环形凹槽,第二通油孔、第四通油孔分别设置在两个环形凹槽上,第三通油孔位于第二通油孔、第四通油孔之间,第三通油孔与阀腔连通;阀腔、第二通油孔、第三通油孔、第四通油孔构成二位三通换向阀;当复位弹簧、活塞阀芯处于初始位置时,活塞阀芯与第四通油孔之间设有空隙,阀腔与第四通油孔之间存在连通面积,活塞阀芯与第二通油孔之间为密封状态;通过驱动信号控制叠堆形压电陶瓷驱动器的伸缩运动,使得活塞阀芯在其行程内移动;
四个活塞-阀模块的通油孔间通过油路连接,活塞-阀模块A上的第一通油孔与活塞-阀模块B上的第三通油孔连接,活塞-阀模块B上的第一通油孔与活塞-阀模块C上的第三通油孔连接,活塞-阀模块C上的第一通油孔与活塞-阀模块D上的第三通油孔连接,活塞-阀模块D上的第一通油孔与活塞-阀模块A上的第三通油孔连接;活塞-阀模块A的第二通油孔、活塞-阀模块B的第二通油孔、活塞-阀模块C的第二通油孔和活塞-阀模块D的第二通油孔均与第一油口连通;活塞-阀模块A的第四通油孔、活塞-阀模块B的第四通油孔、活塞-阀模块C的第四通油孔和活塞-阀模块D的第四通油孔均与第二油口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压电驱动的循环式主动配流泵,活塞-阀模块的壳体一端设有通气孔,通气孔用于连通叠堆形压电陶瓷驱动器和壳体之间的腔体与壳体外部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压电驱动的循环式主动配流泵,四个活塞-阀模块中的叠堆形压电陶瓷驱动器分别通过四路幅值相同、相位依次相差90度的正弦信号进行控制,控制主动配流泵循环工作,从一个油口吸入油液,从另一个油口排出油液;通过控制四路正弦信号的幅值控制主动配流泵的输出流量,通过控制四路正弦信号的相位关系控制主动配流泵的输出方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58813.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机器人履带式前进装置
- 下一篇:仔猪转群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