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然热能发电技术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58490.6 | 申请日: | 2013-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058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7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秦国海 |
主分类号: | F01K27/00 | 分类号: | F01K2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65201 河北省廊坊***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然 热能 发电 技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热能发电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使用人造温差技术、热能发电技术和余热回收技术,利用自然界中的自然热能(如常温空气和水)进行发电。
背景技术
人类发展到今天,全球各地都在消耗着大量的能源,一方面是地球有限资源的短缺和开采成本的高昂,一方面是严重的环境污染和全球气候变暖,由此引起全球一系列严重的不平衡问题,甚至于能源战争。
同时,当前的发电技术主要有火力发电技术、水力发电技术、风力发电技术、核能发电技术和太阳能发电技术等,这些技术有的消耗有限的地球资源,有的污染环境,有的发电条件比较受局限。
基于以上原因,当前全球无数有志之士都在渴望和思考一种能够解决当前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以上的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实现既能高效产生电能,又能不污染环境,且能解决全球气候变暖问题,达到真正便捷高效绿色地生产电能的效果,充分满足人类对能源的需求。为了达到该效果,本发明使用了人造温差技术、常规热能发电技术和余热回收技术,用人造温差技术产生温差,用常规热能发电技术发电,用余热回收技术回收整个过程中产生的热量。
本发明的详细描述如下。
步骤一:向系统内输入自然热能(如常温空气或水)。
步骤二:利用人造温差设备(如压缩机)将输入的自然热能输出为一个高温热能和一个低温热能。
步骤三:让高温热能加热常规热能发电系统锅炉内的液体(通常为水)沸腾,让低温热能冷却常规热能发电系统的冷凝部分,在两者作用下使常规热能发电系统运转发电。
步骤四:因为整个流程的各个装置有可能会散发大量的余热,故设计一个封闭装置,将全部余热回收到系统内,以防止热能外漏。
步骤五:最后输出低温热能。
综上,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该系统输入的是自然热能,而输出的是比自然热能低的低温热能,故输入的自然热能减去输出的低温热能的热能差,即为该系统的发电量。由于自然热能无处不在,且总量十分庞大,故该系统可源源不断地进行发电。这样便可以高效便捷完全绿色地产生电能,既解决了能量来源问题,又完全不污染环境,且可以解决当前威胁人类的全球气候变暖问题。使用本方法可以充分满足人类对能源的需求,从此人类将进入一个美好的新纪元,不仅会有真正意义上的绿色地球、碧水蓝天、清新空气,而且还会极大推动社会进步而实现消除贫穷、治疗疾病、提升文化等附带效果,这些曾经意想不到的效果,将会使全人类都过上幸福的生活。
附图说明
附图为常温空气发电示意图。
其中连续箭头代表输气管道,零散箭头代表空气流方向。
图中的编号1代表输入的常温空气,2代表压缩机,3代表常规热能发电系统,4代表余热回收装置,5代表输出的低温空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加直观明了地说明该发明的实现原理,这里举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施方式利用常温空气进行发电,如附图所示,其中有一个压缩机、一个蒸汽发电系统、一个余热回收装置。详细步骤如下。
步骤一:向系统内输入常温空气(附图中1所示)。
步骤二:利用压缩机(附图中2所示)将常温空气(假设为0度)转换为高温空气和低温空气。由于有压缩机的做功,这里假定高温空气为200度,低温空气为零下100度。
步骤三:让高温空气加热蒸汽发电系统(附图中3所示)锅炉内的水沸腾,让低温空气冷却蒸汽发电系统的冷凝部分,在两者作用下使蒸汽发电系统运转发电。
步骤四:将整个过程中设备产生的热空气通过余热回收装置(附图中4所示)回收到压缩机的进气口。
步骤五:最后输出低温空气(附图中5所示),如零下50度。
综上所述,该系统的输入为0度的常温空气和压缩机的用电,输出为零下50度的低温空气和发电系统发的电。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该系统的整体发电量为0度空气减去零下50度空气的热能差。因为该系统使用了高效的余热回收技术,其发电效率将可以控制在一个很高的水平。在这里,希望贵审查委员能够理解的是,在审查的工程中,可能会考虑到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是物理学前辈们根据多年的经验得出的,对推动物理学发展产生了很多非常积极的影响,然而热力学第二定律毕竟存在一定的统计学成分,并非是宇宙的不变法则,故希望能够在尊重科学、尊重实际的原则下客观公正地审查该发明的可行性,若此,本人不胜感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秦国海,未经秦国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5849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能在水中自动充气的气囊
- 下一篇:一种混合驱动型南极科考球形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