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叶黄素咀嚼片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058405.6 | 申请日: | 2013-02-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832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8 |
| 发明(设计)人: | 林继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继华 |
| 主分类号: | A61K9/20 | 分类号: | A61K9/20;A61K31/047;A61K47/36;A61P3/02;A61P27/02;A61P9/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鑫浩联德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80 | 代理人: | 高翔 |
| 地址: | 110000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叶黄素 咀嚼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保健功能的组合物,特别涉及一种含有叶黄素并添加了木糖醇、维生素C等成分,经粉碎、混合、造粒、烘干、压制等生产工艺,制成的咀嚼片。
背景技术
叶黄素又名“植物黄体素”,在自然界中与玉米黄素共同存在。是构成玉米、蔬菜、水果、花卉等植物色素的主要组分,含于叶子的叶绿体中,可将吸收的光能传递给叶绿素,推测对光氧化、光破坏具有保护作用。也是构成人眼视网膜黄斑区域的主要色素。
叶黄素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蔬菜、花卉、水果等植物中的天然物质,居于“类胡萝b类”族物质,目前已知在自然界中存在着600多种类胡萝b素其中只有约20种存在于人的血液和组织中.在人体中发现的类胡萝b素主要包括d一胡萝b素,P一胡萝b类,隐黄素、叶黄素、番茄红素和正未黄素.医学实验证明植物中所含的天然叶黄素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抗氧化剂,在食品中加入一定量的叶黄素可预防细胞衰老和机体器官衰老,同时还可预防老年性眼球视网膜黄斑退化引起的视力下降与失明,通过一系列的医学研究,类胡萝b素已被建议用作癌症预防剂,生命延长剂,溃疡抵制剂,心脏病发作与冠状动脉疾病的抵制剂.也已在食品工业中用作着色与营养保健剂。
叶黄素是人眼视网膜主要色素成分,具有保护眼睛不受光线损害,延缓眼睛老化,提高黄斑色素密度,促进黄斑发育,防止黄斑病变的作用。
人体每天需要消耗大量的叶黄素。有实验证明,长期持续看近,会消耗大量黄斑处的叶黄素。当叶黄素的补充不足时,眼睛只有采用躲避强光的办法,加大调节,使黄斑远离光线的焦点,从而会导致近视发生。长期的叶黄素缺失可以引起的视力退化甚至失明。
叶黄素不能在体内合成,只能通过体外来摄取,美国FDA建议每天需要补充5-10mg的叶黄素。食用叶黄素类保健食品能保护视网膜、增进视力。叶黄素是高能抗氧化剂,可清除自由基,并有助遮蔽破坏性的强光,避免视网膜在吸收光线的时候受到氧化伤害;可促进视觉感知的兴奋性,降低色相差,使视力更精准;能减轻电脑辐射的视觉损害:对于长时间面在电脑旁伏案工作的都市白领、学生等人来说,服用叶黄素类保健食品可防止视力衰退和恢复视力;能降低患白内障的几率:叶黄素是惟一可存在于晶状体的类胡罗卜素,自由基对眼睛晶状体蛋白质的损害是白内障的主因;可防治视网膜色素变性:视网膜色素变性时,视网膜上的杆状细胞与锥状细胞会发生退化性变化。补充叶黄素对视网膜色素变性有助益;可降低患心脏病的几率:强大的抗氧化能力,可防止细胞受损。
叶黄素的作用
有资料显示叶黄素可以补充人体流失叶黄素的基本功能。
(1)补充人眼视网膜黄斑区域黄斑色素密度,保护黄斑,促进黄斑发育。
(2)保护眼睛不受光线损害,延缓眼睛的老化及防止病变。
(3)抗氧化,有助于预防机体衰老引发的心血管硬化、冠心病和肿瘤疾病。
(4)保护视力,缓解视疲劳症状;(视物模糊、眼干涩、眼胀、眼痛、畏光等)
(5)预防黄斑变性及视网膜色素变性,减少玻璃膜疣的产生。
一些国家利用叶黄素促进中老年人眼健康。目前中国老龄化趋势发展迅速。老年人视网膜黄斑病变(AMD)是一种常发性病变,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健康。尤其是老年糖尿病患者逐年增加,使“糖网”患者群越老越大,需要适合的保健品来保护眼睛。
发明内容
本发明人经过研究,开发出一种不含蔗糖,口感良好,色泽稳定,入口即化的叶黄素咀嚼片。本发明的叶黄素咀嚼片,根据重量百分比,其配方组成如下:
叶黄素粉 12%
木糖醇 5%
维生素C 3%
麦芽糖醇 55%
麦芽糊精 10%
可溶性膳食纤维 12%
桔子香精 2%
阿斯巴甜 0.2%
硬脂酸镁 0.8%
以上配方中的原料均可以在市场上购买得到。如:商品名称元复通的可溶性膳食纤维粉,
陕西森弗高科实业有限公司和湖北丽生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叶黄素粉,本发明的叶黄素粉,其中含有叶黄素的量不少于50%,优选80%以上,更优选的90%以上。
本发明的叶黄素咀嚼片,其制备方法如下:
1. 称料,取经粉碎后的原料,按各配方比例准确称取各种干粉原料;
2、干混,物料混合均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继华,未经林继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5840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